运营简史:你想知道及不想知道的一切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作者:李少加,知名运营人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少加点班(每周一篇重磅运营原创文章)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运营简史,短短四字,意味着需要遍历互联网二十几年历史,并从中归纳、洞察出一条主线,从而最能够让诸位朋友理解「运营」这一特殊的互联网岗位。 究竟哪个主线最有价值呢? 我尝试过“时间、事件”主线,比如哪一年互联网诞生、商业模式形成、互联网泡沫、互联网2.0……也尝试过按照互联网商业竞争形态的维度,比如初创期、诸侯割据、三足鼎立、后三足时代……还尝试过按照互联网功能属性的角度来划分……甚至还考虑过资本运作的视角…… 但是,无论上述哪种视角,我认为非但没法帮助各位运营人清楚的理清「运营」的来龙去脉,更难以洞察运营的本质及未来的走向。 最后,我决定还是回归“人”,也就是从用户的视角来尝试梳理出「大运营」的发展演变脉络。毕竟,“用户”才是我们运营开展工作未曾变过的核心。 基于此点考量,一番研究后,居然真的顺利串起了互联网叱咤风云的二十多年,李少加将之归纳进了运营演变的四个阶段中:
下面对这四个发展阶段进行详述,通过对运营简史的回溯,我们得以拨云散雾洞察运营的本质:即,运营是什么,它将成为什么,我们运营人作为互联网时代洪流中的微小个体又当如何安身立命?
那一年,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为了拉拢客户,他扯了个谎:“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实比尔盖茨从未说过这句话,95年网景公司上市都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当时他认为互联网不过只是操作系统上的一个应用罢了(直到2000年微软IE浏览器才最终击败网景)。 当然,马云这个谎言却在用户心智中成功提升了其网站的商业价值(这是运营做的事儿),甚至说推进了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进展也不为过…… 此处,应当隆重为马云先生加冕一个“国内互联网运营始祖”的称谓,我想没人会反对吧。 不难想象,互联网第一阶段的用户几乎是典型的知识分子阶级:IT、科研、政务、大学生、金融人士等。
在互联网商业早期,无论是美国还是国内,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或者个人爱好者)无非在身体力行一件事:用户上网究竟能干啥? 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少、工具少、内容少,除了美国一些较成熟的互联网产品(浏览器、门户网站)存在竞争之外,基本上大家还处于探索阶段。
当时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是以忽悠风险投资为主,创始人砸锅卖铁凑钱为辅。人们还不确定互联网商业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直到雅虎(90年代中)、Google(90年代末)等先驱探索出了一条明路:以免费的内容、资源、服务吸引用户,通过吸引海量用户注意力从而贩卖广告盈利。至此,迎来了互联网的春天。 那么,这个阶段我们运营人的身影在哪里? 对,就是那些创始人们(通常他们也兼任技术、产品负责人、公关负责人)。当时,互联网企业获取新用户的手段非常淳朴,无外乎是: 以产品功能获取媒体关注,利用传统媒体曝光(为互联网CEO变身网红埋下伏笔); 以产品价值获取用户口碑,知名站长的推荐、外链索引等(KOL的前身); 通过将付费产品免费化从而达到自传播的效果(早期的软件大都是付费的,大名鼎鼎的Hotmail,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仅此一招便迅速传播,收获了当时互联网用户的半壁江山); 可见,互联网早期的第一批运营人就是老板本人。运营策略是以技术手段为主,商务合作为辅。 由于第一批网民(高级知识分子)大都很清楚上网是为了“干什么”,而且对网站异常挑剔,所以当时并不存在“特意”制造用户活跃度或者提升粘度之类的问题。我们时下广泛认知的所谓的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当时还没什么戏份。 这里的隐喻是:运营一定要结合当下互联网网民的宏观特征(认知水平)来做。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