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子弹短信后新产品不断,社交媒体还有创业“口子”吗?
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最难啃。但是,甭管有没有原罪陌陌都市值百亿了,横空出世的探探也一下子蹿火;子弹短信声量小了但700万沉淀用户还在;Soul凭借微博的一个广告火了一把;脉脉快速成长……社交媒体从来不是什么黑洞,至少最近一年尤其近半年以来,机会越来越多。 反倒是,游戏、服务类创业的垄断迹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游戏,过去机会大现在机会越来越小,已经被流量大户把持,后进者几无机会。 社交媒体的机会,与其他领域的机会,有着相反的演化。 回过头来看,各种垂直方式、各种“神通”的出现,本身就证明社交媒体创业是一个有着很多口子的行当,能搅局就等于进入了这些口子,就已经算是胜利,剩下的只需静待“时机”到来。 这种时机,先是外部的,社会需求剧烈变化引起用户的质变,又分为两种。 1、现有人群的“霉变” 社交圈越来越窄、宅化倾向越来越明显、B站流量越来越大,老网民们整天喊自己老了,实际不过是在发霉。 Soul打着“不约”的旗号,要做博客自留地、不小心被志同道合的人看见的心语……这些说来说去都是盯着“性”之外的陌生人社交需求——日益明显的“孤独”。而一罐APP把这种孤独霉变体现得更为明显,产品UI中透露着一种隔绝,更被评为社交恐惧症患者专属社交软件。如图: 2、新人群的替代 95后、00后对现有用户的替代是时间上和物理上的,必然发生、无法阻止。每一波新人,带来的都是全新的机会,不再赘述。 然后是内部的,如前所述,社交媒体长期积压存在着各种问题,IM、朋友圈、附属产品功能总有不如意的,疲态显露后给予创业者机会。此外,还有一些隐性的缺陷显露,例如Ta在这个产品盯的就是社交内容匹配算法本身的不完善。 当前凡是涉及的人与社交内容匹配的算法,大多数都是制式教育背景下的产物,根本上遵循某些特定原则,实质是固化的。例如像Facebook、Amazon、Netflix、微博、微信、头条、淘宝、优酷等网站采用传统的标签化分类方法,“标签”是算法的基石,但标签本身,以及标签与标签之间的底层关系(行话叫“知识库”),说来说去都需要人肉输入和整理。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