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用户讨厌你做营销,不如试试这4种方法
所以朋友圈很多成功的、没有引起反感的广告,更加像一个朋友的说话(比如用拟人化的语气)。 (图:某电影朋友圈广告,像一个好友跟你的说话, 这是用户在朋友圈场景下本身就要做的事情,没有阻碍用户的目标) 而如果违反这一点,则很容易引起反感(因为你阻拦了人家的目标啊,不反感你反感谁)。 (3)新闻客户端信息流广告比如你要在新闻客户端投信息流广告,应该怎么减少反感? 很简单,你就问自己:用户在新闻客户端场景下,本身可能想完成什么任务? 当然是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所以你设计的广告自然也要有这个特点:像一个新闻消息一样,告诉用户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比如上周组建的信息流广告研究小组中,有个案例企业飞贷就这样尝试过。 同样是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投信息流广告,你猜下面哪个点击率高、用户反感少?
当然是第二条——第二条更像一个告诉你世界发生了什么的新闻,这是用户在新闻客户端本身就要做的事情。 而如果飞贷在支付宝APP上投广告(当然支付宝肯定不肯),哪个更不反感? 当然是第一条,因为第一条更像用户在支付宝环境下的目标,感知目标阻碍更小。 (4)分众电梯广告再假设一个场景,分众电梯广告,让广告更加具备什么感觉,用户更加不会反感? 很多人试过在分众广告上写走心文案,但效果一般——废话,谁会在一堵墙上看情感故事或者笑话段子?这不是我们在看向一堵墙的时候本身可能要完成的任务。 那么分众电梯广告应该按照什么思路呢? 你只需要问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当用户看向一堵墙的时候,他们期待的信息上什么? 在墙上,当然看通知比较多。(想一下古代揭皇榜的感觉) 所以,分众上很多成功的广告,给人潜意识上有一种通知的感觉。 比如“高档装修,不用大理石,用大理石瓷砖”——好像通知你有这种产品。 比如更加直白的,前几天我在小区电梯拍的: 现在你明白了吧:用户在任何一个场景下,总是有它这个场景本身就想达到的目标,如果你的广告阻碍了这个目标,即使他本身很喜欢你,这时候也会反感。(就像一个本身喜欢美食的人,也会对玩游戏时对递上来的美食反感。) 而你要做的,就是让广告更加符合用户本身在这个场景下要完成的任务。 照这个思路,你几乎可以找出任何一个场景下减少广告反感的方式—— 电视广告,让人有种节目的感觉;电影前广告,像预告片的感觉;网红卖货的广告,最好是网红自己在用这个产品的经历(因为人们跑来你这里就是想看你的);百度搜索广告,让标题看起来像一个答案…… 这下你理解支付宝的“蚂蚁信用分”营销为啥让人这么反感了吧?因为消费者跑到支付宝上很多是为了理财和转账,这时候你跳出一个社交相关的营销,人们当然反感。 而如果这个活动出现在陌陌上甚至花椒直播上,用户甚至可能赞扬呢(因为这像用户本身在陌陌上就像完成的任务,没有产生目标阻碍)。 总之,别拿于用户当下场景不想干的东西去烦他们,他们真的会很烦。 2.感知广告杂乱 现在,请你假设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用户,下面2种视频贴片广告场景,判断一下哪个你更反感:
我在自己团队试了一下,大部分人会觉得第二种更加让人反感。 可是为什么?这两种广告明明都阻碍了用户目标(前面讲的),而且第一个广告明显时间更长啊? 这是因为同样是对用户形成干扰,第一种广告的确定性更高(我们每次打开视频都知道这里会有广告,这是确定和默认的事件)。 而当一个人面临更加确定的事件时,他就会不那么容易感觉到“控制感丧失”,也就没那么反感了。 比如,假设你是一个小学生,同样是担心挨揍,下面2种表达,哪个更让你不安?
大部分时候是后者,因为后者对你来说确定性更低。而前者的话,你已经知道了挨揍的时间(周四放学)、地点(班级附近)、实力对比(大熊VS你)、严重程度(调查下大熊揍人一般多严重),实际上提高了控制感。 所以,同样的道理放在营销上也是一样:如果你一定要打广告干扰消费者的目标,那么就应该用可预期的、确定性的方式出现,让消费者能够预期到你打广告。 比如像小马宋那样,每次公众号打广告都预告说要打广告: (更难能可贵的是,每次打广告的方式、位置都类似)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