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竞品分析: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现在和未来
从下厨房的版本迭代可以看出,从版本4开始,下厨房开始添加社交元素,比如市集增加分享功能,个人主页可以查找好友,市集增加定位功能,同时可以和周围的厨友互动等。这些功能的增加好像都是在为基于LBS的社交做铺垫,线上无论多么活跃,把粉丝聚集到线下,使陌生人产生以食物为线索的弱关系,是长时间维系产品中用户的很好手段。 包括前段时间下厨房在做的有点田,搭建平台、引入农场是下厨房实现商业化的一种尝试,都体现了下厨房努力使普通用户(非深度用户)尽量降低参与门槛的参与到线下的活动或者社交中去,以下厨房为平台,留住这些用户,增加用户的粘性。 基于这一点,我联想到了小米的核心营销观点“参与感”,利用论坛沉淀用户,利用人性化且全面的客户服务,米粉线上和线下活动,包括每年的米粉节日,去聚拢用户,传播口碑。 那么下厨房为什么要做LBS呢,笔者查阅了近期相关的新闻,认为下厨房做LBS的初衷应该是达到以吃会友的目的,但因为具体的运营方案还不清晰,所以把“周边”节点的社区隐藏在“信箱”中很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所以,下厨房LBS处于探索阶段,要如何去运营,发展方向是什么,还不是很明朗,有可能需要用户去发掘。 (2)下厨房发展历程 2011年3月 下厨房网站上线运营,隶属于北京瑞荻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为王旭升。 2011年7月 下厨房APP发布。 2012年6月 获得天使湾和九合创投天使投资。 2012年10月 获得联创策源和挚信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4年11月 “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 2015年7 月,宣布已完成B轮3000万美金融资,由华创资本和京东领投,挚信资本、联创策源等跟投。 2015年12月1日,易果生鲜宣布与国内知名在线家庭美食导流入口“下厨房”宣布达成排他性合作。 2016年下厨房成为家庭美食第一入口。 2、产品定位与slogan 豆果美食的产品属性偏向“社区+电商”,利用拥有美食精准用户的优势,引入电商平台,豆果更偏上于与高端平台合作,注重社交。 下厨房是一个集工具、社区和电商为一体的产品。主要满足用户4类需求: 查询美食做法; 分享美食做法与美食作品; 围绕美食进行交流; 采购食材、厨具等物品。 3、用户画像 性别分布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性别上,四款产品都有超过75%的用户为女性;从地域上,四款产品都有超过50%的用户在超一线城市或一线城市;从年龄上,四款产品用户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可以推断出应用的目标用户集中在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白领或者家庭主妇,掌握厨房经济的主导权,在一线或超一线城市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注重生活的品质,善于使用菜谱类APP。 一类用户画像: 白领小美 本地人,出生在北京,名校出身,上市企业工作,高端写字楼,在超一线城市工作,工作较忙。 刚刚结婚,注重生活品质,注重食品质量; 餐饮习惯:中午通常在公司吃,晚上会回家做菜和家人一块吃,周末有时还会和爸爸妈妈露一手。 特征:追求生活品质,偏好高端新鲜健康食材。 二类用户画像: 白领小二 普通国内大学毕业,出生在三线城市,在一家一线城市中小企业工作,租房一族。 单身,经常带饭去公司吃,会挑一些快手菜学习。 有很多朋友,平时下班或者周末会与室友或者朋友聚餐,通常选择每人做菜彰显厨艺。 特征:本科,在奋斗时期,年薪少,实用主义。 对于一类用户来说,优惠、促销活动都是其次,需要购买生鲜,或者看到想学的菜会点开常用的菜品APP做菜。线下烹饪学习活动,健康饮食菜谱和知识普及比较重要。 对于二类用户来说,优惠、补贴、促销活动都是比较重要的指标,活动提醒,预售提醒需要多关注这类用户。 地域分布 年龄分布 社交元素 五、Android客户端产品界面与功能对比 1.功能模块对比分析 (1)豆果美食 豆果美食APP端(Android)6.2.4.2版本功能模块 豆果美食底部导航栏分别是首页,圈圈,发布,购好货,我的五个模块。首页是菜谱的页面,圈圈模块属于社交模块,你可以加入各种圈子,查看帖子,与楼主评论互动,购好货属于电商模块,场景和帖子结合,使广告与商品的广告毫无违和感,我的则是用户个人信息。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