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米和他的儿童页游为何在14年后衰落了?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真正的巨兽一直在被人忽略” 时值2011年,上海淘米赴纽约证交所上市。 此时的淘米CEO汪海兵意气风发,他向记者和投资者描绘了一幅淘米儿童页游产业的宏伟蓝图。 ![]() 然而他不会想到,4年后,风光无量的淘米会在同一个地方宣布私有化退市,黯然离场。他也更不会想到,18年的自己会被淘米以“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为由告上法庭。 当时的儿童页游市场,淘米是无可争议的巨头,虽然无法代表整个市场,但分析它的历程,必然有所收获。 淘米的背后,是儿童页游的兴衰沉浮。 纵观淘米的发展史难免有所疑惑,为何如此庞大的资本巨兽会在整个14年出现无可逆转的衰颓? 财报显示,整个14年,除去Q1净利润为正值外,其他三个季度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Q4的付费用户数相比Q1减少了近一半。 ![]() ![]() 不只是淘米,同行的百田网,依托4399等平台的一众工作室,也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他们的处境甚至更糟,毕竟淘米在Q3还依靠电影产业进行了止损和引流。 基于flash的儿童页游市场在这一年受到了几乎毁灭式的打击。虽然之前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不过幅度还相对平稳,可为什么在14年会出现如此突然的数据断崖?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没有答案的网游市场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谈论儿童页游的衰落多少要聊到一款FPS游戏——《穿越火线》。 07年底上线国服的CF填补了当时FPS网游的市场空缺。但打一开始,CF的用户群体就与淘米网的受众不存在明显冲突,甚至可以说二者有顺承关系。 ![]() 《摩尔庄园》、《赛尔号》服务于6至12岁的少年儿童,严格上属于子供向游戏,画面更加成熟的《穿越火线》面向的则是当时的青年玩家。用户群体既然没有出现交集,为什么更多玩家选择了CF? 原因很简单,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之后,身边的新朋友便开始对《赛尔号》嗤之以鼻,《穿越火线》《QQ飞车》等腾讯系网游似乎成为了主流。但这种看法未免太过片面,并没有跳出单一玩家的视角。 ![]() ![]() 而一旦从厂商角度出发会发现矛盾点:我国的网民基数决定,就算《穿越火线》等网游大火,同期的儿童页游适龄段内的玩家依然不是小数字。这不能简单的解释淘米的数据出现的断崖式下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玩家是流动的,而网游的目标范围是固定的,每年都会有大量进入这个范围的用户来玩这些网游,退坑的玩家则会去寻找下一款适合他们的游戏。 ![]() 就算此时腾讯系网游的目标用户群体扩大,整体时代的变化让受众年龄下行,也绝对会有新的一批少年儿童选择《赛尔号》和《摩尔庄园》,更不用说《功夫派》《小花仙》等等,此时的淘米游戏游戏品类齐全,并不会被轻易击垮,这个猜想并不成立。 ![]() 让这个曾和腾讯分庭抗礼,在中国游戏产业举足轻重的公司日渐衰颓的,是内部吗? 动画与游戏的失衡 稍微了解过淘米公司历史的人,首先会想到动画产业。 汪海兵给淘米游戏最初的定位就是“可以玩的动画片”,公司成熟之后便开始试图将淘米做成“中国迪士尼”。公司在11年中完成了两个看家IP的电影产业试水:《赛尔号:寻找凤凰神兽》与《摩尔庄园:冰世纪》,并在上市后开始全面布局电影与动画产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 ![]() ![]()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淘米高层选择进军动画产业而非手游市场的决策也许是错误的。而很多人对11年刚上市的淘米资金实力并不清楚——有钱去做动画和电影的公司,至少资金量达到了3A中“a lot of money”这一项的标准。对当时的淘米来说,做动画是有依据且底气十足的。 直到17年,淘米的电影和动画产业都相当繁荣,给淘米带来了不菲的利润。中国迪士尼的梦似乎有了一点苗头。 可惜,追逐迪士尼的公司如过江之卿,但全世界只有一个迪士尼。 淘米所有的动画都基于游戏,这既是优势,同时也存在隐患。 ![]() 13年《赛尔号》的哈迪斯引发的“暑假事变”让付费用户大量流失。这也标志着淘米的重心从动画回到游戏。 淘米本身的产业结构非常畸形,一旦自家游戏崩盘,动画产业就是无根之水。淘米的动画并没能反哺自家游戏,14年《赛尔号》等支柱游戏已经愈发复杂,臃肿的玩法和各种收费精灵对零氪玩家极度不友好,这会让引流来的大部分适龄用户望而却步。 ![]()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