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电子商务 > 分析 > 正文

“短命”魔咒被打破,网红食品正走向“经典”?

发布时间:2017-09-08 14:52:33 所属栏目:分析 来源:刘旷的网站
导读:副标题#e# 4 月 28 日,上海首家丧茶店迎来正式开业,“一家哭着做茶的丧茶店,干了这杯小确丧”,丧茶店这样介绍自己。其依靠与喜茶截然相反的丧气文化和打着只营业四天的旗号经营,一开门就吸引了过百万的人来排队,其充满“丧”气的菜单更是为网友所热议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短命”魔咒被打破,网红食品正走向“经典”?

4 月 28 日,上海首家丧茶店迎来正式开业,“一家哭着做茶的丧茶店,干了这杯小确丧”,丧茶店这样介绍自己。其依靠与喜茶截然相反的丧气文化和打着只营业四天的旗号经营,一开门就吸引了过百万的人来排队,其充满“丧”气的菜单更是为网友所热议,一时间风头无两。

在这个互联网笼罩下的“网红时代”,只要有话题有关注,什么都能火起来,饮食这一古往今来的头等民生问题被冠以“网红”的头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近年来,网红食品层出不穷,西式烘焙的Farine面包、鲍师傅肉松小贝、喜茶等网红食品,备受资本和消费者追捧。

包罗万象的网红食品,走红渠道不一而足

从中式到西式,由饮品甜点到零食小吃,各类食物中都有一两个网红食品的身影。而随着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信息传播途径,网红食品的走红渠道也是五花八门,细分说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途径:

其一,借互联网发家。现今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交互媒介,有着微信、微博、天猫等众多信息聚集平台,一些网红食品便把目光瞄准了这些流量巨大的平台,想以其为跳板实现一举成名。如曾经名噪一时的chiko曲奇饼干、“蜂窝煤”蛋糕就是依靠了朋友圈的病毒营销;当下的热门零食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则是通过巨头电商平台推广产品;专门对标喜茶的“丧茶”来源于微博的一个玩笑式段子。

其二,由实体店成名。有的网红食品先是通过在当地开设实体店,成功以后再进军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并利用排长队、限量购买、实名制等饥饿营销方式来吸引更多客流量,为门店造势,使其更加火爆。如当下正热门的喜茶最初起源于广东江门,后在东莞设了分店,生意越来越火才正式踏入大城市铺设门店。

其三,靠网络二次推广。还有很多网红食品在当地本就是老字号,备受大众青睐,有着大量的消费人群,互联网则更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美食节目等方式在网络上二次推广以后,老字号也重获新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成功跻身网红食品行列,如杭州特产青团子、上海阿大葱油饼、梦花街馄饨等等。

网红食品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在消费者中打响了名气,吸引了人气,商家既得到了客流量,又提高了营业额。虽然网红食品走红形式多样,但人气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登高更容易跌重,大部分网红食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走红没多久很快就坠落了。不过也有一些网红食品却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拿到了通往未来的绿卡。

万绿丛中一点红,网红食品业内新势力正在形成

因其“网红”特质,大部分网红食品的火烧得快,灭得也快。一夜爆红之后便一夜沉寂,昨天还万人空巷,今天就门可罗雀,曾名噪一时的“撤思叔叔”现已变成“撤柜叔叔”就是一个典例。但并非所有网红食品都如此,在这些一夜成名的网红食品中有的凭借自身努力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业内强势品牌。

一是喜茶。近日,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公布了上海旗舰店的数据:每天卖出近 4000 杯,日营业额达 8 万元,并宣称单店每月营业额一般都可达 100 万元以上,生意最好时会超过 200 万元。据悉,喜茶目前门店数量达到 55 家,预计今年开店 100 家。

从今年 2 月进驻上海开始,喜茶的热门就不曾消退过,排队时长短至一两个小时,长达五六个小时,且每人限购两杯,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从广东江门一个小小的奶茶店到获得IDG资本 1 亿元融资逐步向星巴克靠拢的新式茶饮,喜茶正在逐步从网红食品走向经典品牌。

二是鲍师傅。 3 月 18 日,鲍师傅糕点的百度搜索量已达到峰值4738,微信指数约为 38 万,不光是百度和微信指数惊人,其微博的曝光量也同时发生了暴增,这些线上搜索数据充分反映了线下门店的火爆。而早在 2015 年,鲍师傅在天津专卖店的日营业额就已达四五万元,年营业额超千万。

上海人民广场的鲍师傅糕点与喜茶因炙手可热导致排队时间久而被戏称为“人广双雄”。这个 2003 年就已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的糕点老牌子在经过了最近的新闻宣传终于广为人知,现下市面上的加盟信息多如牛毛。多年蛰伏使得鲍师傅在声名鹊起之后迅速树立起了自己的老字号形象,成为业内知名品牌。

三是小龙虾。根据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大数据里的小龙虾经济学》显示,小龙虾市场从 2015 年起获得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现已超过 1000 亿元,占整个餐饮业2.8%,行业公司的数量达1. 8 万家,是肯德基中国门店数量的三倍。

小龙虾这个新物种在经过中国大厨们的“改造”之后迅速走红,现今不仅发展出了小龙虾文化,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个最初的宵夜界网红如今已树立起了品牌形象,渐渐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红食品的热门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网红面世,因此,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红时代”中屹立不倒,还要掌握一些“诀窍”,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品牌印象,真正由“网红”变成老字号,代代流传。

名利之下不忘初心,网红食品从“短命”走向长久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中,一夜爆红不再是天方夜谭,但突然石沉大海销声匿迹的也不在少数。网红食品近来层出不穷,有的只火了两三年就倒下了,有的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自我转型站稳了脚跟,网红食品的“短命”魔咒已经被打破。反观走向长久的网红食品我们会发现,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走红,这些能长久留在大众视野、建立起自身品牌的网红食品都不会偏离“有爆点”与“做食品”这两个正轨。

先说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有爆点”

现下互联网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传播优势,话题爆点不断。任何事物只有有关注才能形成话题,从而引来流量真正走上网红之路。毫无疑问,在网红食品的走红中,互联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利用大众的从众、攀比心理造势。一般人都有随大流的心理,不少网红食品的店家通过请人排队或延长制作过程来营造产品火爆的假象,利用羊群效应来吸引更多顾客,如市面上正火的一点点、喜茶。这些网红食品的难购买使其成为了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中可炫耀的资本,多数网红食品的爆红态势正是成功利用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营造“虚拟生活”的攀比心理。

其次,饥饿营销的手段激发爆点。所谓饥饿营销,就是通过降低产品产量使其供不应求,以达到维持产品高人气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其实,绝大部分的网红食品都采用了这一策略以期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鲍师傅糕点就以此为策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