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方式简单成本惊人,互联网巴士缘何销声匿迹?
“迟到两次,用户就会觉得不靠谱了。因为作为通勤工具,准时是最重要的,需要持续稳定的运营。但是要提高准点率就必须增加车辆或者减小车辆的载客量,但这又会导致上座率下降,成本上升。”一位巴士内部人士表示。 盈利空间有限既然票价收不回成本,很多巴士公司想通过上下班这个高频需求作为流量入口,尝试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探索盈利模式。 嗒嗒巴士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乘车送早餐,以及在APP上内置广告等等。希望能打造一个上班路上的社交圈子,甚至还上过一个斗地主的游戏广告,广告语是“上班路上欢乐斗地主”。 然而现实是,乘客对所谓的社交并无兴趣,他们希望的只是准点发车,准点到达,在车上安安静静的睡一会,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地铁与公交的替代品,而不是一个社交产品。 “一开始,嗒嗒巴士有微信群,会发布一些票务信息,有些人开始在上面闲聊,搞的微信群响个不停,后来大家就把微信群屏蔽了,还有人私信叫我别在上面发通知,因为他们不看。”胡师傅表示。 对此,刘宇认为,大巴虽然是刚需,但是目的性太强,强到了用户只想尽快到达目的地,所以很难做二次销售或转化。 而对于广告收入,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广告营收少得可怜,连大部分城市的公交系统都亏钱,何况只有少部分线路的巴士?” 打开嗒嗒巴士客户端,已基本没有线路可供用户乘坐从 2017 年开始,嗒嗒巴士陆续有线路开始停运。谈及停运的原因,司机说是嗒嗒巴士不租他们的车了。 这也反映出互联网巴士公司的运营状态,目前,互联网巴士主要采用的是与大型运输公司合作租赁车辆,很少有自营车辆,因为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也不是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 但是因为上下班时间只是占了每天时间中的一小部分,而租车是以天为单位进行的。要想找到大量的稳定车源仅用于上下班这段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互联网巴士只能选择旅游+上下班的方式,才能降低成本,不过也很难。 不论是通过增加车内的增值服务,还是拓展周边游等其他业务,但互联网巴士始终没能探索出有效的盈利模式。 “成本惊人,但盈利方式却太简单,没有想象空间。”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巴士业务。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