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背后,B站离“疯牛
这并非直播模式的弊端,而是长期来看,直播并不符合B站生态,其是粉丝经济主导的产物,B站的方向应该是内容导向的兴趣社区。况且,在前述三边关系中,平台机制与UP主都更倾向于满足用户诉求,这往往会导致社区生态的“去功利化”。 所以,B站的商业化并不简单。 当然,陈睿也提到,未来B站要做产业化,深入到动漫、电竞产业,这样的商业路径会更适合B站,因为做产业化既能赚到B端的钱,又能向C端输送内容。 甚至在未来,B站可以更大范围尝试内容付费,类似目前的微信公众号付费文章,鼓励用户为有价值的视频付费,而不是现行的、粉丝属性更强的“充电”打赏模式,这也符合B站兴趣社区的定位。 同时,B站还要警惕发展过程中会影响社区生态的破坏因子。 B站危矣? B站社区生态的“破坏因子”从何而来? 无论是做大规模,还是不断推进商业化,一旦B站最为核心的社区基因遭到冲击,即使短期内出现营收、用户的高增长,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首先,B站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否则会令B站的三边稳态迅速遭受冲击,用户与UP主构建的强互动关系也会土崩瓦解。 对B站而言,大规模商业化是把双刃剑,但有时,社区生态的破坏因子不仅来自商业化,还源自三边关系本身是否已经在积累未来隐忧? 其次,粉丝需求与UP主创作高度关联,UP主、平台去贴合用户,后者感到被尊重,看似两全其美,但需要注意的是,B站过去三年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为21岁。 年轻人缺乏知识储备和经验,因此众多财经、知识UP主将内容“降维”输出,一时很受追捧,但长期“降维”生产内容,未来知识能否变得更为系统化、结构化,实现“升维”。 年轻人也会长大,用户心智与内容需求都将不断成熟,“降维”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极有可能江河日下;如果一味迎合用户需求,B站内容更多要靠持续吸引增量用户来保证活跃度,但这并非长久之策。 如果劣币驱逐良币,即使B站社区再稳固,长远看也是“纸老虎”。 最后,不断“降维”输出内容还会影响内容的持续生产,UP主视频无法保有长期价值,飙涨的粉丝数只不过是用户短暂狂欢的虚假繁荣,真正有获知门槛、有思想深度的内容被拒之门外,B站的内容生态就不再具备可持续性。 内容价值是一方面影响因素,创作者的“二八法则”也在影响平台内容的可持续生产。如前所述,B站头部UP主的报价高于其它平台,但腰尾部UP主却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以一家时尚美妆MCN给出的数据显示,B站1.7万粉丝的美妆UP主“春日部泥泥”报价2500元,小红书同粉丝量级的时尚博主“张甜粒子”,视频报价与之相同。 二八法则在各家内容平台都存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腰尾部创作者要么流失,要么只能是全平台运作,B站仅仅是其中渠道之一。 另外,头部业已成名的UP主正在被竞对环伺,例如西瓜视频成功签约了敖厂长、“赶海天团”等UP主,而在西瓜视频持续的的挖角运动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难理解,头部UP主需要更大商业回报,但往往是通过广告接单、多平台激励的方式获取,B站能给到的商业回报到底占比几何? 在B站成名,却在外部赚取回报,这对B站来说不是好事。 目前,徐大SAO、敬汉卿等UP主都是多平台运营内容,B站粉丝忠诚度高是事实,但在创作者获取商业回报的现实需求下,这一社区基因的优势又能延续多久? 显然,商业化、迎合用户与内容持续生产,分别对应平台诉求、用户需求和UP主创作,三者依旧与三边关系高相关,并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方发展失衡,整体社生态就会受损。 核心挑战在于,B站要做大规模,自然有更强的商业化诉求,但由粉丝、UP主和平台共同构筑的强互动社区,实质是兴趣导向,并且去功利化的。因此,如何在发力商业化与社区粘性之间做平衡,又是一道难题。 这就考验B站能否把握好发展的“尺度”。 对比来看,当年的微博也扶持垂直作者、签约MCN,但内容建设没跟上步伐,过度开放的商业化又导致生态日趋喧嚣混乱,广场效应愈发凸显,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无法被“提纯”;最终回头看,微博也只是一时热闹。 B站要谨防走上微博之路,强互动的兴趣社区是核心优势,如今B站市值增长是资本市场对其持续做大规模的认可,但其能否平衡好规模、商业化与社区生态之间的尺度,将决定B站是否会有未来危机。 所以,别让现在的喧嚣最终换来一地鸡毛,否则B站只能染上“疯牛病”。 (文中吴晓、小月、胡宇均为化名)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