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确认退休 王旭东接任
单霁翔所有行为都有一个理念原点,认为开放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对于木结构的建筑,他的看法是越经常使用和维护越安全,如果闲置反而糟朽得快。 至于守护故宫的责任,照单霁翔的意思,也不是他们一帮子人关起门来就能承担得了的,而把故宫的门进一步打开,在他逻辑中反而有利:“当人们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的时候,文物才更安全”。 不四平八稳地在原来那座“冷宫”站好最后一班岗,而选择一反常规套路,在单霁翔的旧交于中宁导演看来,这和单那种“就是要做点事”的性子不无关系。 于中宁说,单霁翔正面对着传统的文物保护观念的怀疑、质疑,“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太新潮了。” 推陈出新,既要面对外部的议论,更要推动内部的转变和转型。 《后厂村7号》(ID:tech_163)记者了解到,单霁翔的创新做法,让故宫人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有员工说,他们的工作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两三倍。 “原来可能一年有一个展览,修几件钟表,现在对内对外的展览多了,修复任务就很繁重。”故宫副研究馆员亓昊楠说,最开始虽有不适应,但开放的益处也很明显,“更多的人愿意投入一些资金帮助我们去建设故宫、修复文物,可能原来做不成的事儿,现在通过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就能做成了。” 故宫网红IP组合:钟表修复专家王津、亓昊楠 亓昊楠和他的师傅王津,因为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片走红,成为故宫网红之一。 故宫火了,让文物修复的传承受益,原来亓昊楠的部门只有三个人,招人都难。现在,他和王师傅都收了各自的徒弟。 在亓昊楠眼中,单霁翔雷厉风行,是个强有力的人,“全院禁烟,说不能抽烟,那就不能抽烟。然后拆违建,说拆就拆。” 不少现场照片显示,单霁翔会亲自和工人一道上阵,把违建拉倒。 撤下低俗展览现场 李韵称,单霁翔的身体力行对故宫开创新局面起到了极大推进和示范。她讲了一个小例子:故宫禁烟后,他每日在宫里例行巡查时,都会去捡拾游客丢弃的烟头。上行下效,如今故宫地面上找不到一个纸片,一个烟头。 工资不高,经常加班,李韵也曾听到有故宫员工的怨言。但据她说,单的工作方式“不是说我把活派下去了就完了,很多时候他会在现场,跟大家在一起。”“领导也在,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做吧。而另一方面,他承担的压力却远远重于其他人。” 最近一次的“上元之夜”,其中的挑战事后也被披露:在没有经费、计划的背景下,接到任务后,单霁翔初三把休假员工召回,十二天内,加班加点,合力应对。 所有一线员工紧锣密鼓投入其中,事后却毁誉不一。 “没有经验,时间也紧,第一次就把它做得十全十美,谁也做不到。”亓昊楠说。 他明确挺院长,“我觉得领导干部敢干,而且干的每一步都是对故宫有好处的,应该支持。” 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履新之时,有人问单霁翔,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准备怎么烧这三把火? 单答: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 从《后厂村7号》记者的采访中来看,擅于做人的工作、团结到各方面的力量,是单霁翔操盘故宫的一大特点和看点。 到了故宫,推陈出新,又没有汰旧换新、全盘改换,单霁翔不像传统的改革者那样激进和突兀,而更多显现的一团和气。 他的做法,与前人哲言吻合,“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有采访对象说,人事关系上,一般都是人走茶凉,但故宫的几任院长,关系都比较融洽。 2017年7月以前,故宫共有两位退下来的正院长,一位张忠培,一位郑欣淼,加上在任的单霁翔,三个人有时候会上演琴瑟和鸣的场景。 大高玄殿五年前启动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大修,天下着雨。仪式上,三任院长到场。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