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的日子,小编们用238篇10w+“驱散”一场雾霾
等风来,等来238篇10w+ 当呼吸变成一种痛时,深谙受众“痛点”的小编们自然也会有所动作。据新榜每日持续监测的32万样本数据显示,12月15日至12月21日,提到“雾霾”的微信文章共有59763篇,其中原创文章达4648篇,10w+就有238篇。而小编们驱散雾霾的“姿态”各有不同。 求实求知派: “霾究竟是哪里的特长?霾的组成到底是什么?抗霾是不是真的只能等风来?” 据新榜数据统计,大多数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几天来对雾霾的报道以“求实求知”为主。一方面对雾霾进行持续性的跟进报道;另一方面科普雾霾知识,让受众有正确认知,以便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减低雾霾对人体的伤害。 “央视新闻”12月16日至12月21日的跟进报道 “中国青年报” 《霾伏圈的这些真相,不能不说!》 “头条新闻快报 ” 《防霾口罩能有效过滤PM2.5吗?实验结果竟然是这样……》 “德州晚报” 《周一德州继续限行+停课!这场巨霾还要“赖”3天!》 “段子手”派: 生活除了眼前的雾霾,还有段子和表情包 。应对雾霾,好的心态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这几天,不少公众号正以最接地气的内容为“抗霾运动”增加士气。 “冷笑话精选” 《朝阳群众举报:首都人民聚众吸毒!》 “北京范儿” 《今日的北京如入仙境,看下9级段子手的北京雾霾段子》 “悦读文摘” 《2016年度最佳散文:<霾是故乡浓>》
洞察社会派: 任何一次热点背后,都不乏思考者类型的小编,他们以点为面,追索热点衍生出的更多意义。 “南方周末” 《那些年,官员治霾说过的“狠话”》 关于治霾承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句,当属北京市前市长王安顺的“提头来见”。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空气“国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王安顺代表北京市和中央签下“生死状”:2017年前实现空气污染治理目标。“国十条”规定,到2017年,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 2014年初,北京投入7600亿治霾。北京两会上,王安顺回忆起他和中央签责任状的情景:“领导和我开玩笑说,完不成规定的治理大气污染任务,提头来见。”后来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一句玩笑话。“这既是玩笑话,也说明了这句话的分量很重。”2015年1月25日,王安顺在北京市政协的专题座谈会上这样解释“提头来见”。 “ 凤凰新闻客户端” 《今夜,我不关心逃离北上广,我只关心这10年雾霾怎样了》 “钛媒体” 《雾霾袭击5亿人,当你的网购快递也被延误了,我们都无处可逃》 实力借势派: 凡有热点,必有借势,哪怕这热点是一场霾,能见度再低,小编们的眼神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使。 “车叫兽” 《卧槽,这雾霾太大了!前面到底是红灯还是绿灯..?》 “爸妈邦” 《除了等风来,雾霾天必做十件事》 “金色大漠西部摄影” 《雾霾天室外拍摄小技巧》 风已来,热点余温未散 低头刷热点,抬头吸雾霾。全民议“霾”时,不少自媒体头部大号也带着各自特有的属性参与了话题。 “刘备我祖” 《史记 雾霾传》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这个冬天,爱上了雾霾蓝的N个理由》 “比静谧蓝沉静,比藏蓝色轻盈”,时尚教主黎贝卡,借势雾霾推出雾霾蓝,雾霾被时尚化之后,作为色彩元素呈现在衣服上确实是非常好看。 “毒舌电影” 《你信么,看毛片能治雾霾》 “这一次,人类终于战胜了雾霾。不是造出了吸霾神器也不是练成了铁肺,而是……人类进化出了超长鼻毛。”影视类头部账号“毒舌电影”推荐了一部短视频《鼻毛传》。 “新世相” 《不要因为雾霾哭》
“雷斯林” 《离开北京吧,朋友们》
“槽边往事” 而雾霾彻底消散前,你还可能会收到如下推送:(请容许新榜小编开下脑洞!) 《那些污染空气的人,你们比雾霾更可怕!》 ——“咪蒙” 《 一个字描述雾霾天气》 ——“王左中右” 《罗玉凤:蹲坐在纽约街头,怀念一场祖国的雾霾》 ——“我就是凤姐” 《把口罩扔了吧,我来当你的空气净化器》 ——“胡辛束” 《papi酱的周一放送——传说有一个口罩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papi” 《雾霾天里的帝都生活指南》 ——“生煎孢子” “今天的回复关键词是‘雾霾’。” ——“罗辑思维” 本文由“新榜”(ID:newrankcn)授权转载。新榜(www.newrank.cn)是内容创业者服务平台,涨粉、变现、运营、观察,新榜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