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所改变的世界
随着这两年移动支付的普及,替代人们钱包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除了微信和支付宝,传统的银行和手机厂商,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块蛋糕。而钱包本质上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不论实物还是虚拟,都离不开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钱包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钱包的用途,要看里面金钱的价值如何定义,大体如上图三方面——收入、消费、凭证。其中的每一块都与另外两块密不可分,并且互相流通。 对应的,每一块也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做相关业务。收入相关的业务一般由各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及各大券商和基金来把控,细分出来的机构和运作模式更数不胜数。消费相关的服务则由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企业来提供。凭证的分支大都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相关,一般是公司业务流转时所需的各种凭证,随着传统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相关的IMS(信息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企业必备的基础设施,这部分业务更是有大量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来做。 虽然这三大方面里有太多微信做不到的事,但在8.35亿世界用户和用户关系网络的基础上,微信又着实给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利益相关者来说,更多的则是威胁。 每一块蛋糕大了之后,所谓政府的宏观调控就会出现。这方面在天朝我们不多讲。像13年的“余额宝”,在利率高到8%甚至更多时,中央银行(人们口中的“央妈”)就要出来管一管了。 除了央行,各大银行在微信的支付额度上也做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也是为了防止微信在低频次大额度的支付场景中,抢占银行在投资理财等方面的业务。与此同时,各大行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像微信支付两年前一样,联合各个商家补贴用户,拓宽自己的支付场景。即便市场份额再小,布局上也一定会做,因为没准哪天央行出个新规,形势就会向银行利好。 简单说了银行背景中微信的处境,下面说说ISV(独立软件开发商)。这部分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在消费后需要票据时,才会注意到。而对靠这业务生存的企业而言,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支付不仅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控制了开发者能做哪些事情。而对于商家来讲,永远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用户数据达成自己的商业目的,这个关于生态的博弈,也会长久的持续下去。 回到IT行业,大家都知道,现在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了移动支付的半壁江山。那么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什么呢? 图中简单整理了几家公司的移动支付业务,可以说,这些份额加起来都不到微信支付的三分之一,却也是一片红海。为什么呢?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支付业务带给公司的现金流。只要用户在账户中存有余额,就都可以用来资本运作。此外,天朝对移动支付的相关法律限制相当不完善,规范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都是未知数,每个大公司至少在战略布局上,都少不了这一环。 接下来是微信和支付宝这对冤家,在支付和社交上的竞争不断。支付方面,微信虽然开放了平台资源,但在线下业务和商家资源方面,较支付宝始终差一截。线下资源的拓展,一直是微信的短板,加上腾讯内部的一些资源限制,微信在线下业务的拓展上一直步履维艰。许多策略也都在跟进支付宝的脚步推进。像这次公开课讲的“支付+会员”模式,也是支付宝15年成立口碑后着重发展的战略方向。 因为移动支付的盘子真的太大,微信支付惊动的行业,从互联网公司到硬件厂商,再到银行,都有所撼动。了解微信支付所处的行业的背景,对我们理解微信之后的决策和行动都很有帮助。 二、战略意义 腾讯刚刚公布的Q3财报显示,移动支付和云服务的收益,已经达到总体收入的12%,同比增长348%。O2O和C2C的支付业务,也随微信支付的火爆而有了强劲增长。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观察,微信支付已经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为了继续保持支付业务在Q3的增长走势,微信也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拉动业务增长。微信支付今年5月推出的“支付+会员”战略,意图就在这里。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