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不看对手在做什么,只看用户要什么
超越竞争思想,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空间的打法被称为蓝海战略,而在倪叔看来:网易云音乐从社交角度对在线音乐行业的解读与改造,就如同西南航空对航空业的了解与改造,虽然猛一看只是一些稍微不同的改变,一旦深究就会发现是处处不同,造就了价值链的重组 在传统的平台运作逻辑里,平台运营者的核心在于:不调整集货和集客的天平两端,是以招徕更多商家+不间断的做营销来与用户产生沟通的,但朱一闻并不这样想; 朱一闻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来公司之后,在看完了昨天的数据日报,就会打开微博搜索“网易云音乐”关键词,看微博上面用户的留言,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对方看是否能为对方解决; 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3年了,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看来:直面用户的需求与问题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他建立一个用户反馈后台,现在这个后台每天可以收到近10万条反馈,并对应有一个分工机制,将反馈分类,按照是属于产品建议还是技术bug等类别进行分流,交给相应的团队解决。但相比一般公司的服务流程,技术出身的朱一闻做的更为彻底:为加快效率,直接让技术人员去解决! 你会看到网易云音乐里有很多特殊账号:无所不能的Android开发组,云音乐iOS开发组,云音乐web开发组,等这些大号就是云音乐技术人员自己和用户沟通,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安卓端开发是最难的,各种试配,各种问题,经常崩溃,各种BUG,但云音乐的安卓端这样的问题会少很多,因为云音乐本着解决一个就少一个的思想,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去做这个事情,这样的话用户也觉得这个社区真的是有人情味的,很多人在帮自己解决问题。 而且这样做,技术人员会觉得真的是这个地方做得不够好,未来要做得更好一点,因为用户在跟我沟通。我帮他解决问题的时候,心情也觉得很好。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在2014年8月,小米的全盛时期,黎万强出了一本《参与感》,其中的一个观点是:所有员工都是客服,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客服这件事……而这个理念和朱一闻的工作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网易云音乐从2013年上线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工作。 这样缓慢而细致的产品打磨工作,或许对于一些普通用户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感知,但对于音乐的重度爱好者,他们是非常能感知和关注这些变化的,而网易云音乐从最开始就把市场重心放到这群种子用户身上。 通过精耕细作,朱一闻顺利的留住“中国所有真正爱好音乐的资深用户群体”,他们比相比同类产品的用户,更年轻、有趣,互动意愿更强,对产品的参与度更高,也是更重度的音乐爱好者,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所以云音乐的用户能够帮助社区创造内容,这些UGC内容包括评论、歌单、主播电台、专栏、动态等等,这是完全区别于竞品的内容。 网易云音乐3.0版本,推出了一个大杀招:首页所有内容个性化,而这一步到现在所有的竞品都不敢跟进,因为这样的高度个性化推荐要基于海量的UGC内容,基于网易云音乐每天诞生的42万优质新歌单曲目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其他竟品是无力拥有的。 众所周知,所有的音乐平台都想要做社交,但只有网易云音乐做成了,究其根源:在于大家从根子上就不是一套体系; 当被问及用户已经2个亿了,下一步网易云音乐的下一个阶段有啥打算时?朱一闻给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独立音乐人计划; 自QQ音乐和CMC合并以降,谈及整个在线音乐行业,就无可避免的进入:拼爹模式视角,大家更相信主宰行业的是:资本与版权的力量,因此一时间各公司均打出了打造音乐全产业链路的说法,唯有此大家才能站到相同的层面来进行比较,但显然朱一闻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关于的竞争视角的答案; 但倪叔旋即明白了这种回答背后的深意:泡妞的核心在于妞喜欢什么?而非战胜情敌,业务策略的制定核心在于反映对市场的判断; 在朱一闻看来:下一阶段音乐市场的核心逻辑是去中心化
分众市场,这就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对市场的判断;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