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回暖之下,拼多多正悄无声息地开启新一轮增长
拼多多深谙其道,并一直着力于两件事情:通过创新的“拼”模式在前端聚集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农产区,推动“最初一公里”进行源头变革。针对农产区上行基础设施薄弱,物流吞吐量和路径节点效率有限的问题,拼多多不遗余力地投入资金和资源,并联合懂市场、懂互联网的新农人群体优化“最初一公里”的生产和流通要素实现重新配置。2018年末,拼多多还推出新品牌计划,切入到生产端直接对接工厂,打造 C2M(客对厂)模式,进一步精简了中间环节,缩短了供应链的流通长度。 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拼多多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社交分享、拼团购买、低价爆款,最近疫情期间还将直播带货引入进来。这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需求,并迅速发货,而庞大的订单体量与“超短”的供应链又能进一步均摊降低成本,从而兼顾了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 其二,极低的获客成本。 从活跃买家数的增量数据上看,拼多多表现是最为亮眼的:2019年Q4,拼多多单季度净增4890万,而阿里和京东分别只有1800万和2760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拼多多超强的流量运营能力。自问世之初,拼多多曾借助微信的流量扶持快速打破获客局面,而后又依托社交电商的独有优势,突破了传统电商“中心化”的模式,不需要自上而下的蔓延,而是通过熟人关系链不断拓展用户,进而实现平台流量的“裂变式”扩张,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与推广方面的成本,更容易增强用户黏性并持续提升转化率。 如此一来,拼多多总是能以比竞争对手们更低的成本完成获客。有数据显示,拼多多的边际获客成本仅为80元,约为其他电商巨头获客成本的1/5——在获客这件事情上,拼多多在行业中早已打遍天下无敌手。 诚然,尽管拼多多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但这一过程几乎是所有电商巨头都经历过的“阵痛”,更何况拼多多的亏损正持续收窄。从收入端看,无论是持续增长的活跃买家,还是日益上升的用户复购率,抑或是基于自身巨大的流量来进行线上营销与广告变现等等,都凸显出拼多多强大的盈利能力及潜力。 有理由相信,拼多多的前程是星辰大海,不可限量,而作为一名行业观察者,我愿意持续跟进拼多多的后续发展,见证这个电商巨头的成长。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