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都是“双摄” 发展至今有何不同?
虽然说CMOS参数中感光面积的权重非常大,但事实上,虽然两颗CMOS带来了两倍的感光面积,但其同时也带来了双倍的像素数量和双倍的噪音,其并不能解决单位像素面积小的问题,仅仅是通过黑白CMOS减少了一点光线强度的衰减。从硬件层面考虑,该方案充其量只能算是小尺寸CMOS的补救,加上双摄没有完善的量产光学防抖解决方案,在提升画质方面并没有真正的大底大像素单摄像头有效。 胶水双摄:最不像双摄的双摄 首先要声明一点,这里的胶水并不是指用胶水将两个摄像头粘在一起,而是指手机虽然拥有两颗摄像头,但在拍照时只有其中一颗摄像头负责成像,仅仅在使用某些特殊功能时,两颗摄像头才会一起工作。这一派别实际上还可以再分为“胶水广角”和“胶水长焦”两个方案,前者我们在LG G5上曾经见到过,后者则是出现在了最新一代的iPhone 7 Plus上。 LG G5 除了拥有一颗1600万像素(IMX 234)的标准镜头,还搭载了一颗800万像素的广角摄像头,最大广角端可达135度,能拍摄出相当于10mm~12mm左右的35mm等效焦距(短焦)的照片。更大的广角端让取景器中可以收录更多内容,画面元素会更加丰富。 不过使用超大广角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在画面边缘会出现物体变形的现象,有些类似鱼眼相机。 如果说LG G5 的广角摄像头让照片拍得更多,iPhone 7 Plus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标准摄像头(等效焦距28nm)之外增加了一颗56mm等效长焦镜头,让照片可以拍得更远。借由两颗摄像头间的切换,56mm长焦摄像头拍出来的照片相当于28mm摄像头2倍光学变焦后的效果,而光学变焦的优势在于对于画质的无损。 不过由于手机的光学构造,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真正的镜头一样可以通过移动镜片调整焦距,实现全焦段的无损光学变焦。而苹果仅在1x和2x这两个焦段是无损的,而其它放大倍数都属于数码变焦,只是苹果通过旋钮让两颗摄像头切换过渡得极其自然。 景深双摄:硬件不够,算法来凑 在手机的摄像头设计中,由于光圈是固定的,在硬件层面上并不能实现单反中大光圈“焦外虚化”的效果。但是硬件不够,软件来凑,手机运算性能如此强大,为何不能后期处理出“焦外虚化”的照片呢?因为单摄像头不能记录物体的景深。 就像人类有两只眼睛,两只眼睛存在间距,对于同一景物,左右眼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双目视差,即左右眼看到的是有差异的图像。两张具有视差的图像转入大脑视中枢,合成一个物体完整的像。因为双眼视差的存在,你才能看清这一点与周围物体间的距离、深度、凸凹等等都能辨别出来,这样形成的像就是立体的像,这种视觉就是立体视觉。所以,想要记录拍摄时的景深信息,我们还需要另外一颗摄像头,例如HTC One M8的景深摄像头。 景深摄像头的原理并不复杂:在拍摄时,主摄像头负责当前被摄物体的取景,而景深摄像头则负责在拍摄的瞬间记录多张焦点由近至远的不同照片。然后通过手机SOC的后期运算,可以判断场景中其他物体距离拍摄物体的远近,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后期虚化(距离被摄物体焦平面越远的物体虚化越明显)。 景深照片成像的好坏,取决于各家的算法能否清晰地分辨被摄物体的边缘。有些厂商凭借成熟的算法,甚至可以实现先拍照后对焦。 X摄传感器:另类正统双摄方案 这一部分解决方案,脱胎于最早的双摄解决方案:3D双摄方案。这一系列解决方案是将摄像头的本质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从本质上说,摄像头其实就是一种传感器),借由搭载不同的特殊用处摄像头,厂商们实现了多种不同功能,例如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面部位置,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实时3D界面(亚马逊的Fire Phone),或者是通过前置的红外摄像头进行虹膜解锁(有史以来安卓阵营最短命的机皇:三星Note7就搭载了该项技术,并且实际使用体验相当成熟)。 AR双摄:最科幻的双摄像头方案 今年6月,联想正式在TechWorld2016大会上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消费级AR智能手机——联想Phab 2 Pro。由于多种原因,这款手机一直推迟到11月才开始上市。 作为世界首款谷歌Project Tango手机,Phab 2 Pro机身背部除了一颗标准的1600万像素摄像头,还有两个额外的摄像头,一个用来感知景深,一个进行运动追踪。得益于两颗额外的摄像头,Phab 2 Pro可以实时为用户周围的环境进行3D建模,并在手机屏幕上呈现出增强现实的效果。 总结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