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强度超996,失业半年即出局,硅谷为何如此“嗜血”?
即使已经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巨头公司,也需要时刻瞪大眼睛,如果一招不慎,同样可能败北。雅虎在门户网站时代是绝对的王者,市值最高达1280亿美元,却因在搜索引擎上押注失策,被谷歌反超击败,市值最低跌到40亿美元左右,如今跌入三流公司行列。 行业竞争激烈逼迫硅谷的公司更愿意为最有才华的工程师开出天价,安迪.鲁宾的团队仅有几十人,安卓项目也不完善,但谷歌却愿意开出5千万美元收购整个团队和项目。 Facebook同样不含糊,开发Instagram的团队仅有13人,扎克伯格却毫不犹豫砸下10 亿美元收购产品和整个团队。 相比之下,绝大多数普通员工仅能获得一份性价比较差的薪水:行业平均薪水比全美其他地区高20%,但(算上超长的工作时间)按每小时薪酬计算的话,硅谷又是全美薪水最低的地方,和明星员工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的年收入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重金吸引聪明的人才,再进行无情的竞争,硅谷企业的这种经营模式,无疑加重了硅谷留给外界的竞争残酷的印象。 总之,在硅谷,市场将资源优先配置给最有效率的公司,公司又将收入重点倾斜给一流员工。硅谷这种围着效率打转,唯竞争力马首是瞻的运行规则,最终留给外界“嗜血”的印象。 但反过来说,硅谷的“嗜血”却也使它成为全球资金、人才聚集的高地和创新前沿。 从1957年开始,硅谷就一直处于全球科技浪潮之巅,相继引领晶体管、半导体存储芯片、CPU、PC、互联网等时代,无数次逃脱4年一周期的半导体行业兴衰律,击退了80年代日本人的进攻,其长盛不衰的秘密,就在于超高的企业淘汰率和人才流动。 可以说,大多数个体的艰难挣扎,最终换来了硅谷长久的繁荣昌盛。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