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终结者,120寸大屏坚果S1激光电视评测
机身两端的两个“叶尖”分别放下了左右双声道的HiFi音响,大叶尖上的凸起里巧妙地放进了2套低音和高音扬声器,右侧是方便进行拓展的USB3.0接口和开关。比起机身后面的接口,这个两个半隐藏式的前置拓展用起来要舒服很多。 激光发射器的光经过镜片折射,完成0.25:1的超高投射比,透过透明度极高的表层镀膜玻璃,可以看到下面机器复杂的镜片结构。而它旁边采用全黑的碳纤维材质,一来是提升质感,二来是为了减少光源附近的反光和折射现象。 而在正面左侧,通过光面凹文刻蚀了全高清、DLP等各种技术标识和认证。再下方是三个均匀布置在前段的人体感应器,当有小孩子或用户在上方出现,则会自动调低投射亮度,保护用户不会不小心直视超高亮度的激光,设计上非常用心。 从底部看,机器的“双鱼”设计甚至延伸到机器最底部,设备铭牌也是“双鱼”状的。机器通过3只六角形的垫脚支撑,当中最前方的垫脚可以通过旋转自行调节高度,从而控制不同的投射角度,或者适应不同桌面的斜度。 底部向内收缩的底板也有整齐的散热格栅设计,我们从背面还能隐约看到机身内部结构和部分散热铜管。 坚果S1在光线的侧影下,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哑光镁铝合金和反光性能较好的碳纤维材质交相辉映,稳定之中又透露着相当活跃的气息。工业设计和材质用料上,坚果S1/S1 Pro绝对是业内现今的顶峰之作,值得众多设计传统,甚至死板的传统企业学习。 科普:高端何其多,激光电视为何物? 人类电子显示领域短短百年的历史里,先后经历了阴极射线管(当年体积巨大的电视,用的就是这种技术)、背投、液晶、等离子和OLED等多种技术变革,而最近因为坚果S1/S1 Pro发布而再次被炒热的激光电视,则是当中“年纪最轻最特殊”的一种技术。 激光电视(LASERTV)通过半导体泵浦固态激光工作物质,产生连续激光作为彩色激光电视的光源,通过电视信号控制激光扫描图像。 显示技术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还原人眼所见,大小、分辨率、亮度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色彩饱和度和纯真度。激光亮度最高的人造光。激光束成像的成像效率高、光学性能稳定,相比其他光源有颜色更纯正,亮度更均匀,色彩范围更广的原理优势。 特别是亮度和色彩丰富度,激光电视可以轻松克服投影成像容易受环境光源的问题,色彩显示数甚至已经超越人眼所能识别的范围,而且不会再有LCD电视那种导致眼部不适的频闪。如果论画质和成像效果的话,激光投影无疑是现有最强大的显示技术。 原理的不同除了显示效果的差别外,因为以激光作为背光源,激光电视可以做得比平板电视更薄更轻,而且也是最容易完成曲面化的显示设备。所以在OLED正有取代LCD之势的时候,业界也相当看好激光电视的发展前景。 当然,激光电视也不是毫无缺点的黑科技技术,在解决了寿命和亮度问题之后,它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高昂的售价以及相当紧缺的市场认知。市面上海信、奥图码(Optoma)品牌的激光电视价格维持在5,6万元的级别,APUS的产品售价都已经是10万元级别的产品。 价格的居高不下,导致激光电视的普及道路严重受阻。而售价16999元的坚果S1则是首台,将价格拖到和高端LCD电视一个水平线上的激光电视,即便抛开产品本身不谈,这在激光投影的历史上也绝对是里程碑式的时刻。 实际使用与效果 虽然激发原理不同了,但本质上还是激光电视依旧是投影产品,只是光源从 LED、氙气灯等换成了激光/镭射。因为激光本身的超高汇聚性和高能量密度,所以一般都会配备超短焦的镜头。以坚果S1为例,其自主研发的镜头,投射比为0.25:1。要投射出同等大小的画面的前提下,它的放置距离可以近好几倍。正常客厅使用,根本差距不出来画面是由下方的激光电视本体投射的。 使用方式上,坚果S1已经和普通电视无异:接电,点击遥控即可开机,开机时长在40秒左右。用户唯一要做的只是把机器摆正,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投影和投射面的距离。实际离墙面40cm左右,就能投射出2.5*1.5左右,超过100寸的画面了。其最远投射距离1.2米的时候,可以投射出4.8*2.7m大小的画面,已经完全可以用作小型电影剧场的投射设备使用了。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