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马斯克的新“脑机接口”是一次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1-04-28 12:42:32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机接口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以细胞为基础单位的大脑,和以晶体管为基础单位的电脑连接起来,所以两者之间必然需要一个关键的接口。扮演这个角色的就是微电极阵列(MEAs),这些微电极能够感应神经细胞之间的神经电信号,充当连接神经元和电子电路的神经接口。Neu

机接口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以细胞为基础单位的大脑,和以晶体管为基础单位的电脑连接起来,所以两者之间必然需要一个关键的接口。扮演这个角色的就是“微电极阵列(MEAs)”,这些微电极能够感应神经细胞之间的神经电信号,充当连接神经元和电子电路的神经接口。Neuralink本次在这一关键环节上也有创新。

传统来说,“微电极阵列”分体内体外(根据电极位置划分;体外主要针对组织研究,而不是活体),而体内微电极阵列则主要有“微导线”、“硅阵列”、“柔性阵列”三种。

而Neuralink最终选择的方案其实是“硅阵列”+“柔性阵列”的组合:外观与电极排列方式上和“硅阵列”中的“密歇根阵列”相似,都是沿着一条直线,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材料采用柔性阵列的聚酰亚胺和铂,制作方法更是直接采用了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的结果是,Neuralink的“微电极阵列”在自身直径大约30-40微米,实现单根阵列布置64个电极。因为头发直径一般是80微米左右,你最终看到的Neuralink微电极阵列就像一根根“头发丝”。

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场的演示中,你会看到这些电极植入之后的效果就像“种头发”一样。

但你千万不要因为“头发丝”不起眼就看不起它,虽然它比起传统的微电极阵列小许多,但是因为电极线性排布、且数量很多,反倒能够构建起一个密集的立体电极网络。这一点完全可以超越传统的二维微电极网络,也必将帮助科学家采集到更多有用的神经电信号。

最后是微电极阵列整体尺寸的缩小和集成度提升,无疑会直接给脑机接口的部署带来好处,最关键的是减少对于脑部的伤害,让电极装置的寿命尽可能长。这一点对于未来极有可能真的植入人脑的装置来说,显然是非常关键的。衣机器人(sewing machine)”也是Neuralink发布会的一大亮点,一针一针植入微电极的动作的确很像在缝衣服

那么上面的微电极“头发丝”是怎么被送入大脑的呢?这就不能不提微电极的另外一个“微结构”:顶端的拉环。负责刺入大脑的针尖先会穿进这个环,然后通过这个环拽着整根“头发丝”一起进入大脑,到达指定深度之后,针就会往回抽,然后把“头发丝”留在大脑之中。一根“头发丝”只需要一次穿刺,伤口自然就最小。而整台“缝衣机器人”本质上更接近于一台配备了很多影像捕捉设备的高精度机床。在它之上,会一气呵成完成数个步骤。包括在植入之前要用激光切出硬脑膜,提供植入切口。

机器人的高精度对于微电极的植入也非常重要,一来微电极本身是非常纤细,受力过大可能会断掉,通过机器植入基本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二来未来如果人们对于大脑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那么脑机接口的部署位置也将会逐步明确下来,高精度的放置能力其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脑机接口的作用效果。

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这个机器人10秒钟就能够完成一根“头发丝”的植入动作,这个速度也相当关键,因为开颅、头部植入这样的手术本身就自带比较大的风险,手术速度越快其实意味着风险越低。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