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芯片狂热城市!给钱、给房、给户口,政策谁更猛?
纵观十大城市的IC产业人才政策,其实都大同小异,主要是培养和引进人才,或是给予优秀人才住房、工作、医疗和子女就学等补贴。 例如,珠海对列入市重点企业目录的IC企业,其新引进的人才可享受每月300至1000元的住房补贴;武汉对企业新增人员给予每人3000元的培训补贴。 此外,这些城市还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如鼓励高校设立IC相关专业、支持建设微电子学科,以及建立微电子学院和培训体系等方式,从高校层面开始着重培养产业人才。 其中,西安建立了专业的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国家级微电子师范学院和高校间的合作,策划了一条操作实训生产线,以培养产业所需的实用性、工程化人才。 与其他城市略有些不同的是,南京的产业人才政策则十分清晰且较有针对性地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引进拔尖人才,围绕高性能基础芯片、射频、光电和AI等重点领域,制定IC顶尖人才地图; 二是留住中高端人才,在本地读书(微电子专业)就业(IC相关)的IC人才、引进年薪收入在30万元至50万元的技术管理中层等人员给予不同比例和方式的奖补; 三是培养紧缺适用型人才,如成立产学融合的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学院” ,瞄准产业高端领域和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一流国际化和产业化的人才培育“南京高地”。 3、研发政策:向高端芯片转移,青睐IP、EDA购买及研发 不难看出,这十大城市的研发政策重点大都放在了高端芯片上,这也表明了我国的IC产业结构逐渐迈入高端制造的门槛。 如无锡每年将重点支持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优秀IC产业项目,按照项目已投入的1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进一步推进产业相关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研发。 除此之外,大部分地方政府也更加注重对芯片IP和EDA工具的投入和补贴。 在IP方面,上海、无锡、杭州、成都和武汉都支持对购买和储备IP的企业给予一定奖补。例如,杭州对购买IP开展高端芯片、先进或特色工艺研发的IC企业,基于其购买IP直接费用的3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 在EDA工具方面,则有深圳、珠海和南京对企业使用和研发EDA工具进行奖补。例如,深圳对购买EDA设计工具软件的企业,按费用20%基于补助,年度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另一方面,如北京等地方政府也加大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推进国家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以给当地IC产业的发展提供完整的技术和服务。 4、流片政策:部分地区以工艺制程作为流片补贴标准 “流片”指工厂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而成功流片则是一家企业芯片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的重要依据,亦是芯片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 通过各地方政策可以看出,这十大城市对能经过多项目晶圆(MPW)和全掩模流片的IC设计企业都制定了较高的研发支持。 如北京对利用当地生产线开展工程产品首轮流片的IC设计企业,按该款产品掩膜版制作费用的60%,或首轮流片费用的30%给予研发支持。 相比北京,深圳对流片研发的支持力度更大。该地政策表明,对使用多项目晶圆(MPW)流片进行研发和首次完成全掩膜工程产品流片的企业,分别给予直接流片费用最高70%(年度总额不超过300万元)、流片费用最高50%(年度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资助。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的流片政策对也对芯片制程制定了相关要求,如上海和无锡,这两地都将45nm制程作为流片补贴的标准。 一方面,上海对实现45nm及以下工程产品流片的设计企业,将给予不超过产品流片费用30%的资金支持,单个企业年度支持总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另一方面,无锡则对45nm制程以上流片的单个企业,提供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达到45nm制程及以下流片的单个企业,给予总额不超过6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催生我国IC产业发展四大阵地 在国家及各地政策的多方推动之下,中国IC产业逐渐成爆发式增长,整体实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AI和自动驾驶等新一代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发展,在各地政策的推波助澜下,一方面老牌的半导体企业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大与深耕;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蓄力已久的潜力股也一跃而出,逐渐成为IC产业中的重要势力。 这些企业不断地推动着我国IC产业整体格局的壮大与发展。若从企业的地理分布来看,我国的IC产业发展可分为四大阵地,分别为京津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今年11月,魏少军教授在IC行业盛会ICCAD上指出,2019我国IC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25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3%。 其中,京津环渤海地区预计为626.5亿,同比增长4.7%;珠三角地区预计为1247.2亿,同比增长37.4%;长三角地区为1093.2亿,同比增长29.5%;中西部地区为288.5亿,同比增长27.2%。 1、京津环渤海地区 北京是我国最早发展IC设计业的重要城市之一,曾长期居于龙头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目前在IC设计领域已聚集了紫光展锐、智芯微电子和兆易创新等重要的IC设计企业,其中在AI芯片设计方面也有如寒武纪和地平线等创企形成的重要产业集群。 同时,北京年营收超过1亿人民币的企业为44家,占全国的21.15%。其中,紫光展锐在2018年营收为73.03亿人民币、净利润2.55亿,并随着我国科创板开板,该公司也正在准备冲击科创板上市。 此外,落户北京的AI芯片创企寒武纪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获得交易金额达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其市场估值为25亿美元。 2、珠三角地区 长期以来,深圳一直居于珠三角地区IC产业规模的首位。 2018年,深圳的IC产业总规模约为8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深圳在IC领域的设计业发展最为强势。 其中,海思则凭借着对华为麒麟、昇腾和巴龙等芯片的研发设计和供给,连续多年来一直坐拥着国内IC设计企业第一的宝座。 据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海思在2018年营收为75.73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在全球排名第五,占Top 10企业总营收9.3%。 另外,珠海也是珠三角IC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8年,珠海IC产业营收约为60亿人民币,仅次于深圳,居于珠三角第二位。同时还拥有如全志科技和炬芯科技等重要产业链企业。 3、长三角地区 上海是我国长三角地区IC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上海IC行业统计网(SICS)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IC产业销售收入为145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9%。其中,IC设计业的销售收入为482亿人民币。 现在,上海拥有中芯国际、紫光展锐、华虹宏力和上海兆芯等百余家IC产业链企业。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