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之后阿里也谈小程序“操作系统”,但开放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阿里在支付宝这里把小程序开放到自家其他产品上,显然有着相同的增长考量。只不过,从阿里基因出发,这种“开放”又始终是有限度的,如前文所言,它或只是内部资源整合的另一种说法罢了,犹如晚清的洋务运动一样,本质上还是逃不开封闭二字。 对比来看,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开放,有两个层面:“里层”的百度系APP,包括百度贴吧、百度地图,甚至爱奇艺等,都可以看作关联产品;“外层”的生态APP,这个层面“天马行空”,快手、58同城、wifi万能钥匙等,囊括了尽可能多高质量APP,这与Andriod庞大的开放生态十分相似。 而阿里的小程序操作系统,目前仍然“叠加”在阿里自有生态上(即只有里层,没有外层),淘宝、高德地图甚至预期里的微博,都与阿里密切相关。这显示,阿里小程序的操作系统可能更像iOS,只能在自家硬件上玩,并没有在做全开放的“操作系统”。 现在的问题是,微信会跟上吗? 从客观上说,腾讯系虽然微信一家独大,但QQ、腾讯新闻、腾讯地图等也都不是小打小闹的产品,要是叠加在一起,整合的力量可能更为可怕。做小程序操作系统,腾讯并不缺协作的产品。 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微信小程序会进行开放,哪怕仅在腾讯内部。去年11月,QQ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轻应用”(与头条系小程序一样,目前没什么声量),与微信各干各的,更坐实了腾讯系小程序不会有“操作系统”的预计。 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导致,也或许与腾讯各事业部很高的独立性有关。 小程序的开放运营究竟怎么玩? 虽然阿里的开放不能算是真开放,但相对而言,从腾讯到阿里到百度,小程序的开放性依次提升是毫无疑问的。 开放带来的价值是明显的,但小程序的开放也不是一个姿态那么简单,在落地实操上也有自己的要求。 首先,是小程序都在追求的原生APP体验,在开放环境下更需要打磨。 即便是微信只守着自家产品,小程序在使用时仍然难说得上与原生APP体验有多相近,这是制约小程序发展的直接问题。 云端一体服务让百度智能小程序实现了与搜索、Feed类似的原生体验,在百度系内部还好说,到更大的开放联盟当中去,与各种APP融合,如何保证小程序在不同的产品上有类似的用户体验,就变成一个更复杂的技术课题。 这可能难不倒向来以技术见长的百度,但这个过程必须与小程序的开放同步进行。 其次,是小程序在不同APP上运营,需要更精准的匹配。 在百度的案例中,不同主题的贴吧与提供不同服务的小程序进行了匹配,地图与购物进行了匹配,2019年春节,百度APP的各小程序(年货、抢票等)还与春节主题进行了匹配。 剩下的问题是,随着这个生态的持续扩大,什么样的小程序与什么样的搭载APP“配对”,并制定对应的推广策略,变成一件十分考验流量与产品运营的事。 因为,这涉及到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什么都要懂,哪个细分场景都要有策略,必须做多面手、全能王。 从平台和开发者角度看,他们能获得越多的用户当然越好,如果只是考虑增长,那流量大的场景下,巴不得塞进更多小程序,设置更多按钮。然而,这无异于把“用户”变成了小程序里被收割的数字,显然无法长久,用户们对小程序的希望不是被触达、被留存,而是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 可以料想的是,百度需要更多“搜索苏宁-调出苏宁易购小程序”这样的运营case来充实小程序开放生态,而不仅仅是将小程序开放出去。跟随其后的阿里,在“半开放”玩法下,更需要思考如何将强商业、支付属性下的小程序与自家的地图、社交等产品更好地融合起来。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