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简单”的百度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王田 那个专注技术的李彦宏回来了。 1 月 8 日,CES百度世界大会在拉斯维加斯盛大开幕。 新上任一年的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董事会副主席陆奇展示了百度在人工领域最新成果Apollo2.0——去年它的第一代亮相时,就已是世界第一个、也是世界最大无人驾驶生态系统。 陆奇自信地表示,在AI领域,中国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短。百度大脑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AI平台。 但就在不久前,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传奇女人”李飞飞回到中国,筹建并执掌Google AI中国团队。“老冤家”又回来了,而且可真是时候。 “人工智能”是一场硬仗,李彦宏志在必得,也似乎是最有资格赢的人。 他能“all in”吗? 人工智能是李彦宏必须押注的豪赌,此前他已经“焦虑”至少 3 年。 移动互联网时期,被人们说了很多年的BAT,逐渐少了B的声音: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和阿里云成了气候,腾讯旗下的微信则是再造了一个新企鹅。 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但百度PC端的优势,拯救不了移动端的落后与尴尬:电商领域屡战屡败,还有几十个移动项目投下去,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即便盈利还在持续增长,但这个互联网巨头的成长速度已经减慢。阿里和腾讯均已迈入千亿级别,百度却连续三年低迷,市值一度与京东只差数亿美元。 不管怎么看,百度都已经显出“掉队”的态势。 “百度的任何好与不好,归功和归罪都在我。”李彦宏说。 为此他发了员工内部信,称“如果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只有 30 天。”并以“壮士断腕”四个字表达了整改百度的坚定态度。 在此之前,李彦宏很少写内部信。他压抑自己的表达,害怕表达引起误会。 可见这一次,他是真有些“坐不住”了。 有人说,前几年百度的生死之痛,就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了一个产品驱动的时代。 在行业人士眼中,百度这几年的战略太模糊不定。一会儿大力发展O2O,一会儿又重点投入内容分发,同时搜索业务也陷入瓶颈。 于是,他跳出BAT的你追我赶,要做出自己的BIG来。 若想突围,必须把握住“下一个未来”。 移动互联网是打不太赢了,那就直接隔代打,打人工智能这个大未来,大梦想。 他坚信,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百度可以变成一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一家比现在影响力大得多的公司。” 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进军,变成李彦宏的“新生命”。 “人工智能”战略,并非李彦宏一时兴起。 更确切的说,这应该算是百度重新聚焦回人工智能。 天生“技术”基因的百度,不但是国内布局人工智能最早的公司,成绩也着实亮眼。 2013 年 1 月,百度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亲自任院长。成立初衷很美好:希望这里能够招来更多懂得深度学习的专家和科学家。“把它打造成为这个领域里全球顶尖高手云集的单位。” 在这之前的一年,百度云、语音助手和人脸搜索的开发已经小有成绩,李彦宏将其归功于百度多年“不断耕耘技术深度”的结果。 如他所愿,以研究院为先导,百度投入人工智能的姿态很快吸引了一批人工智能界的专家加入。这之中不乏国内外的“大拿”。 2013 年 9 月,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与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先后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2014 年 5 月 17 日,吴恩达正式加入百度任首席科学家; 2015 年 6 月,NEC美国智能图像研究院负责人林元庆加入百度任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 其中最出名的当选“人工智能领域四大金刚”之一、“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曾入围《时代》世界最有影响力 100 人,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迄今为止引入的最重量级人物。 此前吴恩达来百度讲过两次课,但说服他加入百度,李彦宏是在饭桌上办到的。 为了吴恩达“这顿饭”,李彦宏推掉了好几个重要会议,还安排秘书收集吴教授的资料。前期准备没白费,这顿饭吃了 3 个小时,换来吴恩达一句“我希望来帮助你们。” 吴恩达的这句话,甚至震惊了全球互联网界。 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科学家的百度,也被视为要与美国科技巨头抢下一个赛道。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尖端创新领域抢占主导地位的标志性事件。 都说英雄惺惺相惜,这些专家学者们碰到彼此,也是“高山流水”。 吴恩达这块“金字招牌”,影响力比想象中还大。对外公布他加入的当天,就有六个人工智能专家通过邮件向百度表达了加入意向,而这些人都是百度之前多次接触却没拿下的牛人。 在对待专业人才这件事上,李彦宏可谓不遗余力。 他特意在Google总部不到 10 公里外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只为方便硅谷当地人才在本地直接开展研究; 为了吸引全球更多 30 岁以下的技术天才,他不惜重金推动“少帅计划”:年薪百万起步,上不封顶。 技术创新依赖人才,中国top20 的人工智能专家,多半出入百度。 这些人的助推下,百度在国内领跑人工智能领域。 2014 年底,百度研发出突破性产品:深度语音系统Deep Speech,在特定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上超过了苹果、谷歌的产品, 2015 年,它的迭代产品,被MIT科技评论评选为“ 2016 年十大突破技术”之一; 2015 年,百度相继推出机器人助理“度秘”、完成国内混合道路的全自动驾驶…… 2016 年被称为是百度的“人工智能元年”。 “百度会是几家中跑得最快的。”吴恩达在加入百度之时就曾这样相信着,事情正在向他期待的那样发生,但越往前进,麻烦也越多了起来。 眼下,人工智能上的成绩,终究不如在消费市场的能力来得实在。 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 阿里:我们有支付宝! 百度:我们有技术。 腾讯:我们有微信! 百度:……我们有技术。 在产品为王的年代,技术实在是个太宽泛的概念,也常常显得尴尬。 技术代表无休止投入,而产品才是财务报表的诱人存在。 “人工智能”这个词提出来有 60 年,但国内大部分人“听过”多于“听懂”。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仅次于美国。 普及国人的担子,李彦宏当仁不让地揽了过来。 有人统计仅 2016 年,他就在公开场合提到人工智能 513 次。 不管是对政府机构、国家领导人,还是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或者极客、年轻学生,但凡有可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他都全要“安利”一遍。 甚至,他还因此去了《最强大脑》。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把“人工智能大讲堂”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借“两会”平台 3 年内提了 5 份有关人工智能的提案; 以色列总理来中国,李彦宏跟人家单独会面,深度交流了一个小时的“人工智能”; 在自己的“主场”——每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他更是卖力,大谈各种新概念,誓将人工智能战略推行到底。 在百度联盟峰会、亚布力论坛、IT领袖峰会等行业盛会上,李彦宏不断谈论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还到复旦、剑桥等中外名校演讲,号召年轻学生投身AI…… 他基本不放过任何一个科普AI理念、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机会。堪称企业界人工智能的“首席布道者”、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可在外人看来,这些都“太不李彦宏”了。 以往他给别人的印象,正如某次年会里他扮演的“王子”一样:傲娇、不善言辞、不喜说话。 他身边的人形容李彦宏就像一个“贵族”,举手投足都是高冷范儿。但为了人工智能,他抛头露面的频率都高了。 “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为给大众不断安利这道“主菜”,“李老师”真的很拼。 他把这几年四处“宣讲”的理论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主导创作一本新书《智能革命》,通俗易懂的梳理他多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路径。之后逢人便送,还送出了国门; 为了展示自家的无人驾驶技术,他像“网红”一样视频直播自己“坐车”上五环的场景。结果被交管部门盯上,称现行法规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 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为此李彦宏给百度定了一个新使命:从“连接信息”转换到“唤醒万物”。 他认定人工智能是实现这使命的关键。 过去两年间,百度为此砸进 200 亿,显然是已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