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刺猬公社 | 石灿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九寨沟地震,机器人用 25 秒写了全球第一条关于这次地震的速报,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全球首发。 这篇标题为《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 0 级地震》的速报全文 585 个字,在 8 月 8 日 21 时 37 分 15 秒自动编写。 速报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产出说明和 5 张图片。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 0 级地震”速报 写这则速报的作者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它是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 这不是它第一次露面,早在 2016 年 5 月四川绵阳地震期间,它就用 6 秒钟写下 560 字速报,整个过程自动写作,自动发布,无人介入。 很快,一条题为《绵阳安州发生4. 3 级地震》的新闻开始传播开来。内容包含地震参数、震中地震历史信息、地震周边乡镇的基本情况、地震所在县的行政情况,还有两张震中地图,图文并茂,跟这次情况一样。 据了解,“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实体“机器人”,而是一套能够执行命令的程序。当地震发生后,这套系统会启动工作流程,取标题、发布图片、写地震参数......将这些步骤逐一展开,在最短的时间把速报写出来。 8 日当晚,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发出第一条速报后,截至 9 日下午 6 点 32 分,又连续推送了 14 条关于地震的速报,均为机器人操盘,最快出稿速度为 5 秒。 
排列以速报推送时间为基准 速报的数据地震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等信息来自地震台网。其他背景数据来源不一样,如震中的简介、震中所在地周边乡镇、村落等情况,有些是检索的,有些则是之前就储存在机器人系统里。 自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平台今年 6 月 29 日上线以来,共发送了 68 篇机器人撰写的速报。 在地震报道领域,机器人早有所作为。由《洛杉矶时报》内部员工肯恩·斯昆克开发,并于 2011 年投入使用的Quakebot是地震领域自动化新闻的鼻祖和标杆。 2013 年 3 月,Quakebot因为第一个报道南加州发生的4. 4 震级的地震而迅速引起关注。 2014 年 3 月 17 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 4 级地震,Quakebot用 3 分钟完成了相关报道的写作和发布。 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机器人有一天会替代人类记者吗?有这几个问题你需要了解。 机器人目前擅长的写作领域: 财经、体育、自然灾害 机器人参与新闻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1 年谷歌实现个性化新闻推荐,那年,谷歌开创了用机器选编新闻的先河。 可实际上,机器人新闻是“自动化新闻”的通俗说法。继 2014 年 7 月美联社引进“机器人同事”后,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纷纷引入自动生成新闻技术。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卫报》和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走上了自动化新闻发展的道路。 国内,直到 2015 年 9 月,腾讯财经的机器人Dreamwriter才正式出道;同年 11 月,新华社推出“快笔小新”,主打财经新闻;去年,第一财经发布智能写稿机器人“DT稿王”。

截至 8 月 8 日下午 3 点 03 分, Dreamwriter在当天共发布了两篇新闻 不难看出,自动化新闻格外擅长于财经领域,不过,它在体育领域也毫不逊色。 以“快笔小新”为例,它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多领域同步发展,难不倒自动化新闻。 上述两个领域和地震领域有着几个共同点:其一,数据繁多,程序复杂,工作繁琐,需要花很多精力对数据进行分析,而处理数据是算法的强项;其二,有相对固定的新闻模版,较为程式化,题材重复性高;其三,这类文章大多不需要大量采访。 所以,记者到底会不会因为机器人而失业?这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所有领域。 
《洛杉矶时报》的机器人也误报过地震新闻 2015 年,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让一位资深商业记者与写稿机器人比拼写新闻稿,双方就一家公司的最新收益报表出来后,第一时间进行写作。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