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时代落幕,豌豆荚重新布局,新一轮洗牌将从内容开始
应用分发4.0时代,就是要解决掉这个问题,释放“长尾应用”的红利。 靠什么? 就靠两个字:内容!!! 互联网时代最火的两个字是什么?流量。 O2O、app、自媒体……所有能跟互联网挂上点关系的项目,都要流量。流量是什么?流量就是money。 靠什么带来流量?O2O靠服务,电商拼性价比,自媒体凭内容,app呢?一款没有人知道的app肯定不能靠用户体验做口碑宣传。靠什么? 内容!内容!内容! 在内容分发上,很早就开始关注应用内搜索和应用内容挖掘的豌豆荚有绝对的话语权。 从2010年4月首次发布至今,豌豆荚上的应用安装量已累计超过5亿。2015 年,近一半的三星手机使用者和1/4的小米和华为手机使用者选择了豌豆荚,包括魅族、小米、搜狗、等在内的 80 多家软硬件厂商选择接入豌豆荚的应用和游戏内容库。 当应用商店获取流量的模式从用户主动搜索并下载转变为用户被动接受精准推荐的阶段,高下立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豌豆荚的应用推荐满意度(63.3%)远高于全网水平(45.3%),其中用户对豌豆荚推荐的应用的质量和用户信息安全这两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86.8%和86.5%。而全网用户在这两方面的满意度仅为64.6%和55.5%。 用户为什么要选择应用商店推荐的应用?除了利用大数据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偏好,更重要的是用应用内内容来吸引用户。 懂用户 海量的应用让用户无从选择,为了避免用户选择困难,豌豆荚先从用户类型入手,把用户分成三类:知道自己需求也知道App的、知道自己需求但不知道用什么App、无法明确自己需求的。 对于后两种用户,无法通过搜索获取应用,只能依赖应用分发平台的推荐。在推荐的过程中,豌豆荚的内容输出起到了关键作用。 懂内容 豌豆荚是国内最早发现应用分发渠道在向应用内容消费方向转化的平台。 2011年,豌豆荚率先在行业内推出首个从设计和用户操作体验为标准评选出的“豌豆荚设计奖”,主动把好的应用推荐给用户,帮助用户高效发现、获取所需的应用,不用下载就能先试用app 的内容和服务。用户因喜欢app的内容才发生下载行为,所以豌豆荚的用户活跃度、粘性都要远高于全网平均水平。 同时,也逐渐将豌豆荚的用户培养成相较于全网用户平均水平,更加注重应用陈列方式、分类、外观界面设计等习惯。 2013年豌豆荚又开始探索“移动内容搜索”,提供了对于应用内内容的检索、收录和调起的标准,成为国内首个公开发布、唯一全面支持移动独有内容的应用内搜索技术协议。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