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看腾讯?起开,让专业的来!
奥利弗的辩才非常了得。Rocket Internet 自创了一套评估创业公司价值的方法,这套体系存在刻意拔高估值的嫌疑。面对质疑的声音,奥利弗表示传统财务指标并不一定适用于创业公司,只盯着利润和收入这些指标的投资者会变得畏首畏尾,因为在这套标准下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过分追求速度的 Rocket Internet 缺少正规的内部运作机制。也正因为如此,它所经营的创业公司很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相同的错误,成立于 2015 年 1 月份的「Bonativo」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Bonativo 是一家立足柏林、汉堡、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有机食品配送公司,由于未能处理好流程和分销网络的问题,这家公司在今年 6 月份结束了经营。讽刺的是,此前 Zalando 就曾经面临过类似的问题。 除此之外,Rocket Internet 还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失问题。一方面,负责项目经营的管理层本身就存在行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许多离职员工抱怨称 Rocket Internet 提供的待遇太低,根本留不住人才。不少雇员只打算呆一到两年,给简历镀上一层金后就会选择跳槽。 数年来,瑞士资产管理公司「Kinnevik」一直是 Rocket Internet 的最大支持者。而如今,这位大金主也选择和 Rocket Internet 分道扬镳,此举势必会为后者的前途又再蒙上一层阴影。 Rocket Internet 的遭遇正好可以为广大模仿者敲响警钟。实际上,奥利弗已经开始调整经营策略,他决定先尽可能保障现有项目的盈利能力,不再盲目地创立克隆公司。 尽管奥利弗宣称他的公司仍处于极佳的状态下,但其颓势已经非常明显。时代已经改变,这家曾经支配柏林科技圈的创业孵化公司除了需要处理内部的经营压力以外,还需要直面来自欧洲和硅谷的竞争。 在欧洲和亚洲,已经有许多城市涌现出浓厚的科技创业氛围,这些城市的创业公司已经不再满足于模仿硅谷的经营模式,它们更希望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手段去抢占市场。在这个浪潮的冲击下,单纯依赖复制手段的创业者已经难以捍卫自己的生存空间,留给模仿者的时间显然并不充裕。 在提倡「百花齐放,万众创新」的今天,赤裸裸的抄袭行为也许能够为实施者带来一时的回报,但却永远不可能赢得市场的尊重。一旦形成习惯,抄袭者很容易会满足于扮演追随者的角色,他们的创新能力会逐渐消磨殆尽。而在当今的市场,生存往往意味着创新。 此外,信奉「拿来主义」的抄袭行为甚至会破坏良好的创业氛围。抄袭者的成功往往会催生一系列投机份子,这个群体通常抱着「捞一笔就跑」的心态在经营。长久以往,整个行业的生态都会被贻害殆尽。 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也会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抄袭所触碰将不仅仅是道德底线,更有可能会触碰法律红线。创业本来就是一个创造和学习的过程,创新也离不开借鉴和传承,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抄袭的借口。 诚然,面对抄袭者的坠落我们不应拍手称快,只是谁又愿意看着抄袭者登上神坛呢? 本文作者 阮嘉俊,首发于头条、微信号:50 度硅-面向上层精英的早午餐读物。未经直接授权绝对不可以转载(标注出处也不行),如需转载,请与微信号t2ipo001联系,并注明来意。,(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