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数字创新大变局 制造业如何突围重生?

发布时间:2022-09-26 09:05:1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每一次技术飞跃,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改写竞争格局,甚至推动社会变革,而创新是推动技术飞跃的原动力。对于 To B 企业而言,只有打消 创新恐惧 ,激发创新思路,建立科学方法,在实践中形成满足企业本身需求的创新研发体系,才能通过创新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
  每一次技术飞跃,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改写竞争格局,甚至推动社会变革,而创新是推动技术飞跃的原动力。对于 To B 企业而言,只有打消 “创新恐惧” ,激发创新思路,建立科学方法,在实践中形成满足企业本身需求的创新研发体系,才能通过创新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
 
  全文核心内容
  1. 创新是产业迁徙的底层逻辑
 
  2. TRIZ 理论是解决创新方法的核心体系
 
  3. S-进化升级曲线是创新升级的规律体现
 
  4. 创新从反思产品起步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企业已经不缺乏技术实现的能力,但缺少撬动创新的支点,也缺少实现创新的路径,更缺少支撑撬动创新研发所需的机制和体制保障。
 
  本期,崔牛读书会邀请到了企业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制造企业创新路径——方法与案例》作者李翔,以全球制造业面临第五次大的产业迁徙的宏观背景出发,阐述了是否具备“创新”是产业迁徙过程中能否崛起和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其长期的实践经验,对制造企业创新需要构建的 11 个升级维度进行了讲解;并从 11 个维度中选取了与未来 CIO 们密切相关的产品智能互联到智能制造两个维度,结合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创新的路径。
 
  李翔在分享会中强调,企业需要用打破传统的思维,在更高的维度上重新审视现有产品及制造,从中挖掘新的创新发展机会。
 
  01 全球制造业产业迁徙历程
  回顾历史,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四次产业大迁移,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次大迁移,每次产业迁徙都会重新改写产业格局。
 
  第一次产业迁徙是 20 世纪初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将部分 “过剩产能” 向美国转移,美国有效地抓住了机遇,迅速崛起;第二次产业迁徙在 20 世纪 50 年代,二战后,从美国等西方大国向日本过渡;第三次产业迁徙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亚洲四小龙时期;第四次产业迁徙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拥抱全球红利,造就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成为了制造业第一大国。
 
 
 
  李翔老师现场分享中
 
  在每一次迁徙过程中,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制造业产业迁移往往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然后是行业标准及产业规则的制定。同时,在整个迁徙过程中,底层逻辑就是创新,即从仿制创新到逆向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创新再到颠覆创新的发展规律。
 
  对企业而言,如果能从仿制创新走向逆向创新,在逆向创新的基础上形成集成创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甚至说,如果企业或者国家能够走向正向创新,那么它就可以去制定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否则就只是被动参与,而这正是 40 年前很多企业走过的路。
 
  如果在正向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颠覆性技术,那么企业就是新产业的创造者,基于此,现在很多蓬勃发展的企业都是在颠覆式创新过程中产生的。
 
 
 
  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2 制造企业创新路径整体解读
  迁徙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企业创新的过程分为仿制创新、逆向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等创新阶段,不同创新阶段企业所需要构建的创新能力是不一样的。
 
  因时间关系没办法展开各个阶段需要构建的创新能力,仅以逆向创新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逆向创新不仅基于现有产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度创新,而且基于逆向创新会有很多新的技术不断涌现,2017 年我在汉诺威电子展时,就看到有企业拿着 ipad 转一圈就实现了重构,这就是基于逆向创新需求而产生新的技术,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在当时还是很前沿的。
 
 
 
  基于图片的 360° 逆向建模技术
 
  不同创新阶段的能力构建后,如何实现创新,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是关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广大制造企业已经不缺技术实现的能力,但缺少撬动创新的支点,也缺少实现创新的路径。
 
  本书通过三大章节的内容,分别围绕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经济形态创新升级、智能互联升级、S-进化升级、动态进化升级;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产业链衍生升级、材料升级、研发工具升级、智能制造升级、制造服务化升级;和客户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需求满足升级和需求传递升级“三大体系,十一个维度”,结合最新的创新理念、技术发展、若干创新思路和相关案例,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创新升级路径。这是本书重点阐述的内容,也是本书书名的来源。
 
  创新升级的思维,如何构建创新的体系框架,是企业进行创新面临的核心问题。本书分别从范围、战略及组织三个维度论述了企业的创新定位;围绕“创新战略规划、项目研发论证、集成创新研发和价值普及推广”四大阶段论述了创新研发的过程;重点对创新体系构建中外部环境分析和创新生态圈建设两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展开;并结合特斯拉的创新实践案例,分别从战略定位、技术创新(八大领域)及其他创新(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剖析。全书框架如图所示。
 
 
 
  《制造企业创新路径——方法与案例》全书架构
 
  03 产品智能互联升级路径
  创新最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在纷繁复杂中找准可能创新的切入点。下面,我们将从产品智能互联升级切入进行讨论,力求打破思维定式、拓展创新空间。
 
  1. 创新从反思产品起步
 
  所谓产品是指能够提供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互联网时代,在有形实物产品基础上,更为关注的是无形的虚拟产品,未来的产品都将是实物产品与虚拟产品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的融合体。基于此,为客户带来服务、体验及认同感等,都将成为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新阶段,企业需要对所熟悉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义、重新认识、重新思考、重新规划,以反思产品作为起步,谋求创新突破点,指导创新研发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开辟蓝海,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下面,我们从经济形态升级部分展开论述。分工促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过程,每一次演进都为产品带来的全新的发展思路。
 
  举个例子,同样一杯咖啡,农业经济时代,咖啡的表现形式是种植后的所收的咖啡豆,是以货物的形式呈现的;工业经济时代,咖啡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生产加工后的产品,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袋装速溶咖啡;服务经济时代,咖啡的表现形式是基于农业时代或者工业时代所提供的产品,通过服务将产品呈现在客户面前,也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最终冲泡好的咖啡;体验经济时代,咖啡的变现形式是基于产品和服务的客户期望。
 
  这表明了同一产品在不同经济形态中价值体现差异非常大,所需要构建的能力也完全不同,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相应思考。
 
  再举个例子,20 年前的手机厂商不存在软件研发人员,但现在的手机开发,软件占了 90% 以上,所以它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产业链,大多数人只会看物流的产业链,往往忽略了还有一个配套的产业链,包括 IT 厂商,设备提供商,这些都是产业链里面非常关键的环节。
 
  2. 产品智能互联升级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度嵌入到传统产品中,为所有产品带来革命性巨变。原先单纯由机械和电子部件组成的产品,已经进化为各种复杂的系统。传感器、数据存储装置、微处理器和软件等以多种形式的方式组成新产品,因此需要用新的思维、在更高的维度上来重新审视现有产品,从中挖掘新的创新发展机会。
 
  (1) 智能互联升级基本概念
 
  在产品五级智能升级模型中,产品每一次升级跨越,产品的复杂度将成倍增长,但是所带来的市场空间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未来的产品形态会从传统的实物产品到智能产品、智能互联产品、基于场景的智能互联产品再到异构智能互联产品体系的升级。
 
 
 
  产品五级智能升级模型
 
  具体要如何理解,举个例子。如果手机没有下载 APP,它仅仅是解决了通讯功能的手机而已;一旦下载了 APP 后,手机可以打游戏、看电影、视频,但如果不互联,也就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终端,很难产生创新性的商业机会;如今手机已经成为通过移动互联的入口,基于入口产生了移动电商、网络游戏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手机属于典型的智能互联产品。
 
  除此之外,智能互联产品除了单纯地提供产品之外还要提供服务。
 
  比如用户买拖拉机,除了拖拉机本身可以运输货物以外,还要播种,收割,这就是基于场景的互联产品;基于此,可根据气候的变化、所种植的产品品类的不同,提供实时、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就形成了基于智能的异构智能互联产品体系。总之,未来众多的企业给用户提供的不单单是产品,还有大量的解决方案。
 
  (2) 智能互联产品的新基础架构
 
  智能互联时代,企业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外,更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基于 IT、OT 和 CT 相互融合的新一代技术架构。新架构通常包括三横(产品云、互联、智能产品)、三纵(身份认证和安全架构、外部信息源、其他业务系统联结工具)。
 
 
 
  基于智能互联的新一代技术基础架构
 
  总之,在智能互联产品横向功能实现中,智能产品是基础,产品云是核心,而互联通信系统是联结基础智能产品和产品云之间的纽带。
 
  (3) 智能互联产品重塑行业竞争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分析模型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对于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产生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购买议价能力、业内竞争者竞争、潜在竞争者威胁、替代品可替代性、供应商议价能力这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五力竞争分析模型
 
  以购买者议价能力为例,智能互联产品将极大地扩展差异化的可能性,单纯的价格竞争将越来越罕见,购买者很难在差异的产品之间进行同质化比价,此外,通过大量的数据,企业可以在充分了解客户如何使用产品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客户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定制营销策略,提供增值服务,更加削弱了购买者议价能力;但如果购买者掌握了对于运营数据管理和挖掘的能力,购买者可能仅对高价值的服务进行采购,而大大削减普通服务的采购等。
 
  总之,智能互联产品将重塑行业竞争,需要用新的思维面对挑战。
 
  (4) 智能互联产品新型竞争模式
 
  智能互联时代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上升到生态圈与生态圈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考虑的是:要么自己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圈系统;要么深度融入其他生态圈系统中。企业生态圈是构建在平台化基础上的金字塔型企业集群,主要分为平台型企业、工具级企业、系统级企业、集成级企业、方案级企业、其他企业。
 
 
 
  智能互联产品的生态圈
 
  在生态圈竞争格局中,平台型企业无疑是最终的大赢家,因此每个企业都想成为圈内的平台级企业,然而随着竞争加剧,最终在某个生态圈中的平台级企业只可能是少数企业,因此想要成为平台型企业,其前期的投入和面临的挑战都是非常巨大的。
 
  在新竞争态势下,企业要考虑的是自己在生态圈中的定位和角色,因为在生态圈内各企业的关系是竞合关系,必然会出现多种解决方案并存的情况。如果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结果是内耗太多,自相残杀;如果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生态系统太单纯、太脆弱,结果必然是被其他生态圈所取代。
 
  04 智能制造升级
  有了创新产品,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量的创新机会,正是制造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升级演进,才推动了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想,往往因为实现的技术基础尚不具备,从而带来了新需求,推动了制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
 
  1. “工业 4.0 概述”
 
  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即从 “工业 3.0” 到 “工业 4.0” 的发展阶段。第四次工业革命除了在技术上的飞速发展外,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及企业竞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革新,是一个全局性变革。
 
  它从底层改变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传统制造业,尤其像质量、数据采集、检测手段包括控制手段、产品的更新形态,决策,个性化需求响应的理解。
 
 
 
  四次工业革命的历程
 
  2. 制造层决定了竞争格局
 
  制造层决定了竞争格局。不同的制造层级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格局,也初步确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这里总结了九个不同层级的制造定位,分别是:不偷工减料地造出来、按标准和规范造出来、按标准一致性造出来、高效率地造出来、按交付时间造出来、高品位地造出来,按个性需求造出来、不断迭代造出新品和用户迭代造出来。
 
 
 
  制造层决定了竞争格局
 
  “不偷工减料地造出来” 看似是最基本的需求,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大打折扣,尤其在产品相对简单的基础行业中,由于竞争激烈、价格战等原因,要做到不偷工减料几乎不可能,甚至在很多企业把偷工减料美化为材质优化,有不少所谓 “企业家” ,将此作为其主要的成功经营管理秘诀。
 
  如果说 “不偷工减料” 是一家企业必须守住的底线,那么能按照标准和规范制造出来是一个企业真正立足的基础。
 
  能按标准和规范造出来产品是一个企业真正立足的基础,那么按照标准一致性制造出来,则反映的是企业在质量管控上的综合水平。企业可以按照标准一致性造出来是企业做大的前提,但要具有竞争优势,高效率是关键,高效率意味着单位面积、时间、人均的产出效率高、资金占用少、周转快。
 
  企业能够高效率地造出来,说明内部的管理到达了一定高度,但是如果把高效率延展到整个产业链上,就是能否按照交付的时间造出来。也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确定的时间、按照既定的质量要求、将产品交付到客户指定位置。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