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流浪地球》导演:到好莱坞中等水平 中国需10年

发布时间:2019-03-03 13:29:1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专访 《流浪地球》 导演郭帆:科幻和艺术的背后是工业化) 春节后,导演郭帆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说,对于这部电影,他已竭尽全力,没有什么遗憾。 《流浪地球》 剧照 (供图 郭帆导演工作室)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松霖|北

“当初有很多人说,中国拍不出来科幻类型片,我决定做的时候,谈不上有多少自信,但我确实有这个勇气。这跟我的非专业出身应该有一定关系,因为我始终觉得作为导演不是单纯的创作者,它是非常综合的工作,之前的法律跟管理其实对这个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在我拍第一部片子的时候,学法律这个背景其实一直都在被质疑,可能时间久了被质疑惯了,也就不太在意这件事情。”郭帆说。

2015年初开始启动,从设立世界观、编写剧本,到确立所有演员,然后拍摄,再到进入后期流程,最终电影上映,4年多时间的“流浪”之旅,从最开始只有两个人,到后来有7000多人在路上。

首先是改编剧本。原著是中篇小说,2万余字,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难以直接以电影来呈现。郭帆团队对小说大幅调整,把故事主线设定在2075年,在保留原著核心设定的基础上重新编织人物关系。为了达到硬科幻的要求,让电影故事真实可信,郭帆到中科院请来4位专家帮助解决天体物理问题,并花了8个月时间来做世界观设定:在发生了这次太阳危机后,地球会有哪些变化,历法是否有变化,每天还是不是24个小时,没有昼夜人类如何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会如何改变……为此,团队为地球做了一个长达百年的编年史,每一年发生了什么,形成哪些因果。抵达2075年不是一次时间穿越,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那的。

每天都在怀疑自己,

不确定电影还能不能拍得出来

现在复盘,郭帆几乎不再介绍“郭帆流浪宇宙”是怎样一步一步建成的,团队如何头脑风暴、在情节和台词上怎样突破。他执念更深地在编剧的流程与技术层面、工业化层面。

“很多人还意识不到工业化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拿最简单的剧本格式举例,这个格式指的是字体大小、行间距、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与否,场景描写的格式以及对话的格式都应该是什么。即便是这么小的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事情,国内都很难做到行业内的统一。但这是工业化最基础的基石。就像我们去盖楼的时候,它是砖,如果没有这种标准化的剧本,我们就很难做到将它数据化,并且把它变成数据库,再和后续的各个部门间的工具去连接。所以就很难做到更加细致的分工和管理。”郭帆说,在《流浪地球》的创作中,他带领编剧团队把剧本变成数据库,实践了他的电影工业化认知。

p42 《流浪地球》 拍摄现场 供图I 郭帆导演工作室

《流浪地球》 拍摄现场 (供图 郭帆导演工作室)

“我对电影工业的理解,它的核心就是标准化,然后才可以量化、细分,可被分配,提高效率。这是工业化的基础逻辑。”在他看来,这套逻辑是清晰而简明的。逻辑跑通并不难,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路上,最难之处是去改变人的观念。

“有很多人不愿意使用更新的软件和工具,更愿意用纸跟笔。而且大部分人的观念是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但是用纸跟笔记录,在一时可能是快的,但积累出100天或200天的工作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信息都很容易丢失,并且难以查询。” 郭帆认为,观念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困难和障碍,这在源头上就有很大的问题。

这种看问题的着眼点贯穿其后整个过程。

在完成所有美术方面的概念设计和所有的道具设计、场景设计,以及三维景的搭建,虚拟景、实景的搭建及筹备,并确立所有演员后,2017年5月,《流浪地球》在青岛正式开机。

尽管筹备良久,郭帆依然遇到大量想象不到的技术困难。在中国制作科幻电影,空白的环节部门太多。

“拍科幻,我们以为准备好了。但实际拍摄中会发现有很多的困难,我们只是预计到它会有,但是并没有预计到它到底有多大。”郭帆感叹说。

这场每天都在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看不到方向和终点的马拉松,越往后,整个团队从心理到生理就都进入到一个疲惫期,情绪上也不稳定。郭帆说,他几乎每天都在怀疑自己,不确定电影还能不能拍得出来。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让他坚持下来的,依然是最初的那个起点,就是不想让自己后悔。“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靠它鼓励自己和团队来解压。但自我的情绪控制也是一个课题,我到目前也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自我解压方式。”

所有的压力,要到影片真正公映才得以释放。

《流浪地球》主演屈楚萧曾说,一个演员可以一年拍好几部戏,但对一个导演来说,四五年时间就钻在一个事情里,决定他命运的可能就是上映的那一个月。

科幻片是和国家实力挂钩的

上映第二天,《流浪地球》大火之势已现。

叫座叫好的市场反馈,意味着“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腰包,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这两件天下最难的事,郭帆同时做到了。

郭帆所做的,是在太空的尺度上,讲一个关于中国人回家的故事,内核是中国价值观中对故土家园的情感和依恋。

“回家这样的中国文化内核,跟千年来我们是农耕文明有关,我们是一个内陆型的文明,所以跟西方的岛屿和海洋性文明有巨大的差异。在这你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然后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郭帆说,这个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

但问题是,当导演想把这样的中国故事,讲给已经习惯“好莱坞套路”的中国电影观众,他们能接受吗?

郭帆认为,这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土壤问题。在他看来,科幻电影的土壤,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产业链上的缺失、从业者素质的不专业。科幻片是和国家实力挂钩的,如果国家不够强大,普通观众没有自信去看本国人、本国“方案”来解决世界危机。

“科幻电影的土壤其实是时代。只有国家足够强盛,我们才能拍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电影。”郭帆举例说,就如同玉兔登陆月球背面可以给我们传回照片一样,当这件事情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之中时,我们在荧幕中看到中国的航天系统、中国的宇航员,你才不会怀疑(中国人也可以做到)。“今天的中国,国家的科技,国家的民生,国家的经济,国家的整体综合国力的提升,这些大的时代背景是有利于我们做科幻的。这才是真正的科幻电影的土壤。”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