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什么,AI与人的差异究竟在哪
发布时间:2022-07-07 15:48:53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面对人工智能,不论人类是莫名恐惧抑或是盲目崇拜,都可能被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以操控整个社会,而这也正是笔者最为担忧的一点。一方面,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媒体行业的业界名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围绕人工智能编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虚假情节,以从中牟取私
面对人工智能,不论人类是莫名恐惧抑或是盲目崇拜,都可能被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以操控整个社会,而这也正是笔者最为担忧的一点。一方面,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媒体行业的业界名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围绕人工智能编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虚假“情节”,以从中牟取私利。然而另一方面,事物的真相却又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专业典籍之中,拒普罗大众于千里之外。 同理,人们也并不会在意枪支的制造者赋予了枪支何种职能,又为其编入了何种程序。枪,生来本就是为了杀人,并且它也的确这样做了,然而却无人担忧未来枪也可能会发展出自我意识,随即杀害所有人类(毕竟这是人类预先赋予它的使命)。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仅停留在“人形智能”层面,并且他们所担忧或期待的也只是人工智能能否自发产生动机。 对于电脑而言,加载网页本来只是小事一桩,然而与我们人类的大脑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因为人类的大脑能以超两倍于电脑的速度来判断某一声音是否具有威胁性(例如树枝断裂或者金属碰撞的声音),某一声音又是否会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例如冰淇淋小推车上的铃铛声或者孩童的笑声)。更重要的是,在有效数据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人类大脑仍然能迅速作出反应。 判断某一事物是好是坏,即为人类为事物赋予价值的行为,并且该行为通常是本能的、自发的,且不假思索的。但是如果被剥夺了这一反应,那么人类连普通的“思考”也将无从进行。 假设对于“喝什么”这一问题,他面前有两个选项,分别是池塘水和清澈见底的井水。毋庸置疑,是人都会选择井水。然而,倘若他是一个亡命之徒呢?并且如果那一汪池水荫蔽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而那口井却袒露在喧嚣闹市的众目睽睽之下呢?此时转念一想,他可能会选择那汪池水。当务之急虽然是解渴,但是他更长远的动机则是逃亡。缘何如此,主要是较之饮水干净与否,他更加重视自由与否,即在“人身自由”这一命题上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实际上,人类的动机全然取决于事物的价值。如果一只狗渴了,它找到了什么水就会喝什么水,因为它的动机是存活,无关于价值。 然而,是什么促使人类去拍好看的照片并与爱的人分享呢?为什么要与朋友探讨政治话题呢?又是什么驱使人类去看恐怖片,或者去学习某一项体育运动呢?上文的“按钮问题”又作何解呢?如果没有人类事先去进行价值分配,例如“一条生命的价值低于十条”或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杀人都是不道德的”,那么一个冷冰冰的计算机何以能作出如上决策呢?人类的道德感,人类瞬间进行价值分配的能力,都是在历经数百万年的优胜劣汰之后,才得以脱颖而出。反观计算机,如果未经人类事先将道德准则编入其程序,那么一台计算机凭何能发展出自己的道德体系呢? 扪心自问,我们人类真心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吗?纵观人类历史,就会发现人类是在历经成千上万个世代的沧海桑田之后,才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人类真的想目睹人类智能也重走这样一条崎岖坎坷的“文明之路”吗? 当然,人类也可以给人工智能“搭把手”,但即便如此仍无法忽视“意识鸿沟”问题:如果人类提前为人工智能编入某些人类价值观,那么就能以此认为该人工智能真的拥有了人类意识吗?能够自发产生动机吗?显而易见,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