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虽好 但不可取人类而代之
未来,在CT机旁坐诊的或许不再是白大褂医生,而是闪着电源光的人工智能。畅想一下,十年后,当你走进医院影像科,第一眼看到的会是医生还是人工智能呢?(南国早报 6月19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扫地机器人、做饭机器人、智能音箱等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连病人到医院治病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设备进行诊断。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如此之多的便利,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于是有人作出大胆的猜测,人工智能必将替代人类从事各项工作,把人们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有部分人也对此表示担忧,人工智能的大范围使用,是否会带来社会问题?另外,人工智能只是应用于某项工作的特定程序,并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辨别,在应对突发的特殊情况时,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处理得当?这也是一个难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和机械性。一是人工智能虽然有技术和效能优势,但其高速运转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而大数据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人的创新设计。由此看来,人工智能也只是个能够协助人类更好完成工作的工具,就像纸和笔一样。另外,人工智能虽然“智商高”,但是缺乏“情商”。就拿到医院看病为例,病人在得到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医生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并针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诊断及时地作出调整。试想一下,如果围绕在病人身边的是一群没有情感的冷冰冰的机器人,这会是怎样的场景?笔者斗胆猜测,绝大部分病人会拒绝这样的治疗。
从去年的AlphaGo,到今年的BioMindTM,人工智能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甚至在某些领域表现得“异常优秀”。但这并不代表着人工智可以取代人去从事各项工作,要知道,在需要人文情感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人的作用不能缺失。因此,科学利用好人工智能,发挥好人工智能的作用,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好的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