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OPC-全开放控制系统的中间件技术

发布时间:2017-02-21 15:19:35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ITPUB论坛
导读:副标题#e# 【 技术文章】 一 OPC结构概述 众所周知,从计算机技术介入到工业(控制)应用领域开始,伴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就一直困绕着业界。“信息孤岛”相当严重地限制了信息交换继而约束了应用领域的拓展。“信息孤岛”问题概括体现在用户(应用)程序

    二 FCS统一体系结构

    笔者在文献[1]中详述了FF-H1两种设计思路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把IO点分散予以数字化再赋以智能化的H1园卡思路就仪表智能化而言是可取的;然而就构成控制回路而言则难以恭维;它还不如现已从人们记忆中淡忘了的单回路数字调节器。后者构成一个闭环控制单回路或一个简单串级控制回路勿须借助通信就能实施。这种分散到无以复加而必须把PV值从变送器借助通信按时送到阀门上的H1园卡才能进行闭环控制运算,不但加重了通信的负荷,更增加了其复杂程度。形成闭环控制的及时性(Timelines)要求必须进行实时性的强制通信,随机性的不时之需的人机操作及或修改以及传送报警与历史趋势要求的三种通信要求无疑使通信复杂化;逐点分散构成一个控制系统就必须统一号令——统一时钟与调度,即LAS;而为了控制的可靠性则必须对现行LAS者有冗余措施,而且这种冗余是在线冗余或称任务冗余,其技术难度远大于常规的离线冗余(Back-up)。凡此种种,均是由逐点彻底分散而酿成的。

    笔者对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并无贬意。无须赘言:要智能化必须先数字化。文献[2]提到无AD、DA而提高精度,这种提法欠妥。事实上,就测量而言,非电量变成电量几乎全是模拟值电量,将此微弱电平经前置放大后(1伏电平左右)直接进行逐次比较型的AD转换,与对4~20mA或1~5V输入进行AD转换比较,只不过是避免了中间级或后置放大的误差而已。至于数字化以后的智能化,则全是软件考虑了,这就有赖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文献[1]图8所示,把DCS控制站整体搬至现场的局部集中体系结构将是FCS的主流结构,除已述之外尚有以下特点:

    (1) 控制站的控制功能与构成系统的性能及采用通信协议是各自独立的,因而已为现行各种通信协议的FCS所采用。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