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奥运会赛场上的黑科技盘点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从早已为大众熟知的鹰眼到最近异常火爆的虚拟现实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呈现更具竞争力和观赏性的比赛。其实不仅是奥运会,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科技秀场。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黑科技! ![]() 1.从鹰眼到门线技术 只为更公平的比赛 提起即时回放系统,也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你一定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鹰眼。作为一项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大名鼎鼎的鹰眼系统如今已经是各种竞技赛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网球、板球等时刻需要精确判断的比赛。 ![]() “鹰眼”其名的来历显而易见 ●原理并不复杂 精密性无出其右 鹰眼系统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其最大优势在于超高的精密性。整个系统由8-10个超高速摄像头、多台计算机和大屏幕组成,以网球比赛为例,在比赛开始前,由计算机将赛场内的立体空间分割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计算机利用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使成像技术将网球的运动路线和落点清晰地显示于大屏幕上。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秒,其精确性却是人眼无法比拟的。 ![]() 在里约奥运会上,主办方首次将这一技术引入了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对存有异议的判罚提出质疑,让比赛更具公平性和观赏性。8月8日中国女排对阵意大利女排的比赛中,意大利主帅博尼塔就曾3次挑战鹰眼,成为首局比赛的最大看点。 ●几经争议 门线技术终引入世界杯 和奥运会上犀利的鹰眼一样,足球比赛中的门线技术也是判罚的关键。然而这项技术从最初的争议到最终获得国际足联的认可,竟然整整走过了8个年头,可谓是一波三折。 ![]() 足球场上的鹰眼——球门线技术 是否引入门线技术的讨论开始于2005年托特纳姆热刺与曼联的一场英超比赛后,因为裁判和边裁均未看到球过线,热刺队在最后一分钟的进球被判无效。此事引发了FIFA对门线系统的测试,然而3年后,时任FIFA主席的布拉特拒绝采用该系统,并称这项技术只有95%的准确率。 ![]() 这项技术的引进可谓一波三折 2010年3月,国际足协理事会再次投票,以6-2的结果决定永久放弃使用该项技术,两枚反对票是由苏格兰和英格兰足协投出的。然而参加欧足联欧洲联赛的48名队长的投票显示,90%的回应声称希望这项技术被引进。由于2010世界杯出现的几次误判,FIFA宣布会重新开始讨论是否使用门线技术。直到2013年2月,经过漫长的讨论和测试,FIFA才正式宣布在2013年联合会杯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启用门线技术,向球场上的误判宣战。 ![]() 本届射箭比赛也采用了高精度传感器 在本届里约奥运会上,射箭项目也将首次采用高科技的传感器系统代替以往误差较大的电子计分器,可以将箭的落点精确至0.2毫米内。当目标被击中时,分数将立刻显示于大屏幕上。为了增加紧张气氛,现场的观众还可以在大屏幕上实时监控运动员的心率,主办方为了观众的体验也是操碎了心。 2.竟影响比赛平衡?运动员穿戴设备盘点 除了赛场上精密的判罚辅助系统,运动员身上的穿戴设备向来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关注游泳运动的朋友一定还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选手伊恩·索普的一身“鲨鱼皮”泳衣,那届奥运会上飞鱼索普一举夺得3枚金牌,鲨鱼皮功不可没。 ![]() 当年的飞鱼传奇 泳衣功不可没 ●仿生学的极致应用 辉煌一时的鲨鱼皮泳衣 鲨鱼皮泳衣是人们根据其外形特征起的绰号,它的核心技术在于模仿鲨鱼的皮肤,泳衣的超伸展纤维表面是完全仿造鲨鱼皮肤表面制成的。此外,这款泳衣还充分融合了仿生学原理:在接缝处模仿人类的肌腱,为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提供动力;在布料上模仿人类的皮肤,富有弹性。 ![]() 红极一时的“鲨鱼皮”也难逃被禁命运 实验表明,鲨鱼皮泳衣的纤维可以减少3% 水的阻力,这在0.01秒就能决定胜负的游泳比赛中有着非凡意义。然而高科技泳衣自问世以来便遭到了很多批评,许多专家认为其违背了比赛不借助外力的本质,最终在2009年7月国际泳联决定全面禁用高科技泳衣。 ●实时数据反馈 现实增强智能眼镜终被禁 同样被禁止带入赛场的还有Solos公司为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开发的现实增强智能眼睛,当运动员挥汗如雨地蹬着自行车踏板,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路面时,自行车内的感应器会自动采集时速、脚蹬转速、单圈耗时等指标性数据,然后通过IBM云平台无线定向发射到运动员佩戴的眼镜上。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钢铁侠? ![]()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