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交互体验趋势
3.emo突破了传统的框架布局,极端强化了核心功能。这种沉浸式体验设计是结构轻量化、扁平化极端的表现,使得用户更专注于根据心情听歌的功能与呈现内容本身,而不被其他的操作路径打断。 应用场景:为信息层级较多、页面跳转较多的应用减负,或着功能较简单的垂类应用。 5.动效表现更具功能指向性,跨越成本收益鸿沟(More Functional and Directive Motion Effects) 2014年底Android5.0 Lollipop、iOS8两大移动终端系统的发布,流畅的动效逐渐成为一个应用或系统中的“标配”。目前动效的使用出现了对于设计与情感的过度消费。需要让其发挥更多指向性和功能性的作用。通过指向性、提示性等动效自然映射抽象语言,更加直观的体现出界面、信息之间的层级和逻辑关系,让应用更加简单易懂,简化用户引导流程,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甚至带给用户惊喜。 1.Android5.0 Lollipop系统依赖于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对卡片化设计的定义,做出了教科书般的量子动效设计案例。系统上使用大量拟物化,指向性明确动效来引导用户,体现页面层级逻辑。 2.Yep!采用流畅的位移和变形动效,让用户理解搜索流程(选择一个活动-发送邀请-等待想做相同事情的其他用户匹配-搜索结果)的交互机制,使流程更平滑,更具自解释性。 应用场景:该趋势将普遍适用于应用的场景转换、提示,以及复杂信息层级表现 6.HTML5互动内容广泛应用,持续丰富产品表现(Interactive Content Based on HTML5 Could Widespread Use) 2014年10月W3C宣布HTML5定稿。HTML5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互动形式的创新:可以看到包括摇一摇、3D视图等形态的广泛使用。同时,可以看到2014年主打故事类场景、产品情怀等HTML5的设计,集中引爆移动互联网传播,并将在未来带来持续的浪潮。 1、大众点评的《我们之间就一个字》,主打文字方式的阅读表现。以差异化的音效、动效营造出不同的故事场景氛围,利用文字巧妙勾勒出不同主题的文字故事,通篇无人物角色却处处引发用户自身联想,多维度的促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 2.《梦幻水晶球的世界》,细腻视觉画面呈现给用户一个美妙的视觉故事场景。而3D视图旋转等动效让用户可以将视角拉近看细节或推远看全局,像语言故事一样展开故事脉络,引发用户好奇心并吸引用户参与。 应用场景:强调品牌影响力的运营活动,适合情感化设计。 7.卡片化在多终端持续发挥优势,成就经典设计模型(Continuously Advantage of Card Design) 卡片化内容呈现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内容至上,去除一切干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以一种设计模式。在用户需要浏览大量信息的场景下,提高了内容的呈现效率。同时卡片化在多平台网站设计,以及多种屏幕尺寸适配方面依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手机app的内容展现就采用了卡片化的形式,在信息展现上非常突出,同时针对不同尺寸的设备界面展现效果都很赞。 2. 在最新发布的apple watch应用中,卡片化的设计应用也很频繁。在下面这个手机百度的界面中,卡片化的设计能够把团购的重要信息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手机百度中地理位置服务也采用了卡片化的设计,保证不同的卡片组合及内容展现均能突出服务内容。。 应用场景:需要展现较大量信息的应用,跨平台应用等 8.大屏操作优化普及,塑造高效体验(Refine For Big Screens) 现如今,大屏手机已经随处可见。更大的屏幕可以展现更多的内容,优势不可比拟。根据《IDC世界智能设备跟踪报告》分析,大屏设备市场份额会持续上升。用户也越来越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大屏手机。 屏幕越来越大,我们的手则不然。对于4英寸以上的大屏手机,用户的操作体验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屏幕过大带来的操作不便利亟待解决,“为大屏设计”应运而生。通过优化界面结构,增加手势操作,以及适配单手操作布局,可以帮助用户解放双手,在大屏下更加自由便捷的进行操作。 1.重点功能底部聚焦: 根据情况将“功能”或“导航”等原本在顶部导航栏的按钮下移到界面底部,确保用户在单手操作时可以在易于操控的区域内,缩短操作路径,降低点击成本。轻单、KEEP、MONO等内容类的应用将主要功能按键设计在屏幕底端,不仅提升了操作的可触达性,同时突出了内容,改善了阅读浏览体验。 2.更多手势操作,滑动代替点击: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