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再露信息泄露 丢脸 困局有何解
发布时间:2022-07-12 09:27:38 所属栏目:安全 来源:互联网
导读:当前,人脸识别科技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刷脸支付、刷脸取快递、刷脸安检、刷脸入住酒店、刷脸打卡上班伴随着无数次的刷脸动作,其背后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去年底发布的《人脸识别落地场景观察报告(2019年)》显示,在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态势下,超过七
当前,人脸识别科技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刷脸支付、刷脸取快递、刷脸安检、刷脸入住酒店、刷脸打卡上班……伴随着无数次的“刷脸”动作,其背后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去年底发布的《人脸识别落地场景观察报告(2019年)》显示,在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态势下,超过七成的民众担心人脸数据泄露。浙江理工大学一名教授被杭州野生动物园强制使用人脸识别入园,更是一怒之下将后者告上法庭。当“刷脸”成为大势所趋,让用户“安全刷脸”成为人脸识别科技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追问人脸信息泄露之源:我们在哪里“丢了脸”? “当我们谈人脸识别安全时,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安全,一是技术安全,一个是数据安全。”360城市安全集团视觉科技安全专家李智表示,此前,有媒体报道浙江小学生发现打印照片就能代替“刷脸”,骗过小区里的快递柜的新闻,就属于人脸识别科技的技术安全问题。而 “戴口罩人脸照被贩卖”则是公众最担忧的数据安全。 科技进步原本是好事,疫情期间,人们佩戴口罩出入机场、地铁站、商超等公共场所,无需摘下口罩就能进行人脸识别。这既提升了行人的通行体验,也保障了大众的健康安全。但是却被爆出泄露丑闻。那么,这些泄露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是黑客突破了系统的安全防护,还是产品本身开了“方便之门”? 在“戴口罩人脸照片被贩卖”的事件中,卖家声称自己手里大概有2万张戴口罩的人脸图片,这些照片“一半是从网络上爬(虫)的,一半来自于现实世界。” “爬(虫)的照片有的是模特,有的是公开的人脸数据集,而现实世界搜集的部分,则从人们上班打卡或进出小区门禁时拍的面部照片。” 打卡的照片甚至“都是年后(拍)的,时间很新。” 李智表示,这样的泄露,有可能发生在人脸识别对敏感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以及共享等各个环节, 例如,可在终端上对算法和模型进行安全芯片固化加密,防止黑客攻击,在设备与系统通讯过程中,要采用白盒加密,确认传输过程中不被拦截破解。终端系统与后台软件需要定时定期地进行安全漏洞攻防检测,终端设备不留照片,只留特征码。 同时,厂商还需要对终端系统、服务平台、操作系统进行漏洞和补丁的及时升级。终端设备要具备双目防伪活体检测算法,防止照片、3D模型、“挖鼻挖眼”照片、视频流等防伪攻击。邱召强表示,针对人脸识别科技的安全问题,作为一家安全公司,360也希望能为这个行业注入“大安全”的基因。 当前,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办公出行、智慧安防、教育零售等行业,并逐渐被人们熟悉、使用。人脸数据作为具有唯一性的生物信息,已经与我们大量的个人信息紧密关联。因此,无论是防伪识别还是信息泄露,一旦为不法分子利用,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