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器 > 安全 > 正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如何守护

发布时间:2022-05-13 09:04:55 所属栏目:安全 来源:互联网
导读:当前,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正改变着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方式,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巨大挑战。云计算让个人信息远离个人终端,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个人甚至并不清楚其数据的存储位置;移动互联网更让信息收集变得无处不在,且所收集的信息高度
         当前,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正改变着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方式,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巨大挑战。云计算让个人信息远离个人终端,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个人甚至并不清楚其数据的存储位置;移动互联网更让信息收集变得无处不在,且所收集的信息高度个人化,比如通讯录、照片、邮件、App应用的使用信息等。如果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只是从量的层面加剧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那么大数据的出现则是从质的层面冲击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存在的基础,对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带来深远影响。
 
         在各类新技术业务特别是大数据带来的巨大冲击面前,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将无可避免地面临变革。激进的观点认为: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隐私已经消亡,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已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从更远的未来看,笔者并不否认这种论断的可能性。因为技术本身对于价值观念、法律制度的改造能力总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就比如“00后”与“80后”在隐私观念上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更年轻的一代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网络,将自己的生活状态甚至心情感悟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公布于网络,并从中获得分享乐趣。不可否认,新技术新业务正在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地影响甚至改造着人们的隐私观念。然而虽然这是一个变革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当下的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丢弃隐私保护。相反,在日益强大的技术能力面前,现实中更多的呼声是如何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如何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加以改革,以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和问题。
 
         四项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美国白宫发布了《大数据:抓住机遇,坚守价值》报告。报告指出:大数据分析所拥有的潜力,将逐步侵蚀我们长久以来在公民权利保护方面形成的价值基石。但在挑战面前,人与数据的关系应当扩展,而不是压缩。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政府的监控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洞察力,但大数据本身也蕴藏着解决信任、隐私、公民权利保护问题等方面的潜力。如果运用得当,大数据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如果说上述论断是一个“顶层设计”式的指导方针,那么在这一方针之下,还需要制定更具体的措施:
 
一、提升数据处理活动的透明度。个人数据如何被企业收集以及在企业之间共享应当对消费者透明。开展大数据分析的企业应当在其网站设置专栏,列明参与数据收集和分享的公司名单,介绍其数据活动,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控制其信息被收集和使用的方法。
 
二、建立更具有实际意义、更富有效率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尽管“知情同意”制度在很多场合下仍然有效,但显然已不能满足大数据应用场景。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应当朝更有意义、更可执行、更与个人相关的方向改革。比如要求企业以更加简洁易懂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利用带来的好处和弊端,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冗长复杂的隐私政策;要求企业遵循“隐私保护设计”原则,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推广、使用、市场退出等每个环节考虑用户隐私保护要求,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保护。
 
三、更加关注数据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当前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注重于用户在个人信息“收集”环节的控制力。然而在新的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收集的日益普遍,以及信息收集与业务使用之间的紧密依赖关系,事前的控制力相对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用户的信息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被滥用。比如针对大数据应用,企业要分析其相应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与之匹配的保护措施。此外,“数据泄露通知”制度正在被更广泛的引入立法,也反映了个人信息保护从注重事前知情同意到事后安全保障转换的趋势。
 
四、加强问责。对于在大数据应用中获益的企业应当加强对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问责。这种问责不仅可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本身来追究,还可以通过合同机制进行传导。因为在大数据应用产业链上,收集、处理数据的企业主体会更加繁多,数据的市场化交易也更加频繁,更需要通过合同来约束相关方的数据处理行为。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