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央视《对话》:今日头条不站队BAT 也不做医疗推广
张一鸣:社会共识的东西我觉得肯定是的,比如说我们在打击虚假,打击低俗上面我们其实是很努力做,比如头条是不接医疗广告,不接名医院广告的,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现在质量太差了,你现在已经不是良莠不齐了,可能普遍质量非常差,我们就整个医疗广告都不让接入系统,这其实也是有的,我觉得如果之后有更多的反馈,已经知道有成本的或者有损害的,那么我觉得我们也是会的。当然这个肯定是建立在不是一家观点,已经是共识的基础上了。 徐达内:我讲一个具体的环节,我上个星期在参加一个全国党报总总编年会的时候,我跟台下的各省级党报总编辑,我说你们装了今日头条吗,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他们觉得有人装了,但他们觉得打开来乱七八糟的,他们可能觉得明星的、八卦的会特别多一点,前两天王宝强这样,过两天就林丹了。作为一个新的今日头条的用户,这个时候你推荐给我到底是什么?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上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肯定是明星八卦,这算不上是一个引导。我讲一个具体环节,我上个星期在参加全国党报总总编年会的时候,我问台下个省级总编辑,我说你们装了今日头条吗?他们给我的回答是,有人装了,觉得打开了乱七八糟的,觉得明星的、八卦的会特别多一点,前两天王宝强,这两天就林丹了。作为一个新的今日头条用户,这时候应该推荐给他什么,在移动端肯定是明星八卦,这算不算是一个引导。 张一鸣:新用户冷启动也是我们一个专门的课题,我们会根据他的地理位置、手机机型、所在城市等等进行冷启动,但是我们冷启动也有多样性,是一个重点,过去半年冷启动的界面改进了非常多,你说的确实是一个挑战,默认冷启动应该是大众的,大众的话肯定《第一财经》比不上《故事会》跟《知音》的销量,我们现在冷启动是专门做了多样性的优化,所以应该是会比较丰富,让他便于探索兴趣,但还要改进。 记者:今日头条,有点像已经烂熟于人心的一条广告语,叫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和资讯的搬运工,有点像这种感觉。除了这些挑战之外,要说起来对新闻搬运工的第一个挑战应该是出现在2014年,那个时候大家就告今日头条侵权。 解说:当今日头条上线之时,几乎没有人看好毫无新闻基因的它,但是到了2014年,今日头条凭借机器分发的杀手锏,用户规模超过了9千万,日活跃用户1千万,并且每个月都保持一千万以上的新增用户。正当今日头条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危机却来得猝不及防。一些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门户纷纷起诉今日头条所在的公司侵犯版权,甚至当时还有人指责今日头条就是强盗、小偷、骗子。这场版权风波也成为今日头条自成立以来张一鸣面临的最大的一场危机。 张一鸣:当时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现象,就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很多网页在手机上不能很好的展示,不能很好的展示网页的时候,很多产品都会自动进行转码,因为过去的产品都没有这么大用户量,出来之后,对于展示手机不友好的网页,转码是否可以,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后来我们不转码了,这部分不收录,都达成合作了。后来我们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我们目前在国内已经跟3700多家媒体进行了合作,我们的头条号平台也进行了内容创作者扶植计划,所以我们在内容投入上已经很大了,跟内容合作的关系,我认为现在是越来越好了。 主持人:良性互动守住了内容阵地的同时,他们也在传播渠道上,有了一些新的拓展,这就是大家看到的我们的颠覆之三,我们直接看一下。“技术男”颠覆了资讯的传播逻辑,本身如果你是学传媒出身的,大家可能会知道你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传媒的逻辑,但是作为技术拿杀入到跟资讯这么密切捆绑的领域,你自己于传播的逻辑有着什么样的界定呢? 张一鸣:我基本的想法是说,让信息最快的到它需要的人的手里,然后保证真实性、实时性、准确性,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三个要素。 主持人:其实在你进入到资讯这个领域的时候,无论是李彦宏,无论是马化腾,甚至是更早的张朝阳等等,包括大家熟知的,包括门户网站,他们都在做跟资讯、新闻相关的事,你再杀进来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有信心,自己是有希望的,是有市场的,是有未来的? 张一鸣:我觉得这个背后的原因是行业的变化,所以我们如果回过头来看,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信息很少,所以当时不论是雅虎也好,还是搜狐也好,都是导航网站,叫做网站目录,把各个站点列出来,搜狐、雅虎都是这个起来的,信息越来越多之后,站点的导航已经不够了,开始导航内容,就是门户,从站点导航到内容导航,内容更多了之后,就用导航分类浏览的方式已经不够了,就出现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在信息更爆炸之后,就成为一个强需求。搜索引擎之后我们发现信息需要在熟人间传播,就像社交网络,因为除了公众的信息之外,还有分众的信息,就是在熟人之间需要传播信息,在此之后,我们发现除了根据社交关系,除了根据地理位置,除了根据用户的喜欢程度,信息还要能够更个性化的不仅是分众在熟人之间,还要考虑熟人因素,要考虑兴趣因素,所以就出现了推荐引擎,就是今日头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演化带来的结果。 张一鸣谈创业:现在大环境好太多 主持人: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其实都要吃很多的苦,都要摔很多的跟头,他们的这条创业之路走的是非常的曲折和坎坷。但是你不太一样,从2012年到2014年,是不是真的非常顺?除了前面我提到的2014年的侵权风波之外? 张一鸣:在中国,创业难度比过去低很多。我听过刘永好先生讲,他创业的时候,卖鹌鹑蛋,贷不到款,贷八千元,但是我不用贷款,王琼SIG,很快第一笔几百万美金投资,这个时代在中国已经非常兴起了。 主持人:时代不一样,创业幸福感也不一样,回到创业最初,我想问问王琼,所有投资人都一致看好今日头条这个模式吗? 王琼:好像没有那么简单,今日头条头几年,不是这么容易让大家都认可这个模式,我们走过很长的路,在我们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时候,B轮投资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一鸣在一段时间见了很多的投资人,每次见完以后会给我发短信,跟我说,今天发挥得不好,好像说的、问的都不能够对上口形。可能是我发挥得不好,回去再想想看,怎么才能跟他们讲清楚,我要做什么。 张一鸣:我记得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吧,其实整个业界没有这么看好,我记得我见有些投资人的时候,问很常见的问题,四大门户多少人,你们多少人,然后说他们现在多少用户,他们现在市值多少,有多少钱,很多这样的类比吧。这个方向前几年陆续有人探索,个性化推荐引擎,他们都不成功,现在为什么成功了,在这个方向上,过去很多失败的公司。所以确实在在我们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不是这么顺利。我印象当中一个月应该见了30多个投资人,我记得有一段时间说话太多了,后来有失声了。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