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环境深度观察: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
每年都会遇到一些小事情,让你印象非常深刻。去年我去了中西部的一个城市参加会议,在机场接送我的是一位老司机,和他随口聊起来。我说您怎么这么大年纪还开车谋生,他说他实际上是旅游公司老板,因为活动太多了,司机不够用了,只好亲自来开车。路上聊起iPhone,发现他挺了解iPhone,一问才知道,他还是这个城市的iPhone总代理。 聊起股市,他最关心的问题,是IPO排队时间有多长,我说你这个旅游公司难道想上市不成,他说不是,我还投资了个PE,他参股了的一个公司差不多可以上市了。我后来想,中国13亿人究竟有多少老板?说不清楚。 中国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人多,第二,每个人都要办公司,都要当老板。大家说,美国有硅谷,是因为美国人有牛仔精神,喜欢创业,其实中国人的创业精神一点也不亚于美国人,只是缺乏一个机制。我们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能够更好地把这些创业精神唤醒,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大国崛起需要不断改革体制机制 2010年底,中国跨越了人均4000美元的门槛。如果时光倒流100年,1913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一个美国,一个阿根廷,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那时,世界在猜测,是美国崛起,还是阿根廷崛起。 今天我们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不可思议。美国今天人均GDP4万8千美元,阿根廷不到1万美元。但一百年前,起点是一样的,而且阿根廷这个国家资源很丰富,面积不到美国的一半,耕地面积竟然和美国相当。一百年前的欧洲,很多人移民去美国,还是去阿根廷,犹豫不决,很多人最后去了阿根廷,为什么,南美气侯好,100年之后的这两个国家,已经无法同日而语。 世界很奇妙,几乎是一个轮回。一个世纪后的世界今天又在猜测,是中国崛起,还是印度崛起。中国正好也走过了人均4000美元的门槛,4000美元之后的竞争力靠什么?大国崛起竞争的是什么?从美国和阿根廷的百年兴衰来看,不是起点,不是资源,是体制机制。 大国崛起需要不断改革体制机制。中国有一首儿歌,“两只老虎,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跑的快”。中国社会有两只老虎,一只叫做改革,一只叫做社会问题,它们不知道对方在哪儿,它们可能都跑得很快,我们希望改革这只老虎跑的比另外一只老虎快一点儿,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并在此之后走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真正的崛起。 我们看有没有可能性呢?完全有可能。因为中国的本质问题还是一个怎么去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在中国,改革这个词是有特定的含义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指的是市场化改革,释放生产力,而不是别的。 中国过去30年的奇迹,始于一个产业的市场化,农业,从包产到户开始,结果是什么呢?8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谁来养活8亿中国人》,说中国这个国家人很多,耕地又很少,中国人将来吃不饱饭,天下大乱。今天中国不止8亿人,13亿人了,可能有一半人在减肥,至少吃饭不再是问题。同样的一片土地,同样的人群,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中国的改革从农业的市场化开始,随后扩展到轻工业、重工业等各个领域。2001年到2006年,我有幸参与了基金业市场化改革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在金融行业推动市场化改革能带来的变化,行业规模从500亿到上万亿的爆炸式增长,除了市场环境等的客观因素以外,与其他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一样,每个从业者积极性的调动带来了行业潜能的释放。 今天中国改革的本质,仍然是怎样去推动市场化改革,来释放生产力。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很多领域需要市场化,也可以市场化。金融领域是一个典型,大量企业找不着资金,大量资金找不着企业。这是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不有效,不够市场化。医疗领域可能是另一个典型,一大帮病人找不着医院看病,一大帮医学院的毕业生找不着工作,也是因为这个领域不够市场化。改革,可以有很多宏大的设计,也需要从经济社会一些明显市场化不足的领域做起,我们相信,这些领域的逐步市场化改革,释放出的生产力,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未来10年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动力。 今天的中国还有没有改革的动力?对于改革的动力,大家都有很多的担心,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中国改革的动力可能还是来自于中国过去百年来的屈辱。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讲座,举了阿根廷的例子,讲座结束后,单位里一位年轻的小同事和我说,主任您讲的挺好的,但我就是老想不明白,你们这帮人怎么老想着中国崛起,怎么老想要发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阿根廷人那样生活,他们那么生活不是挺好的吗?当时这话问得我一时也有点回答不上来了,我说我们是没见过日本鬼子打进来,但是我们听说过,你们可能没怎么听说过。 有一天,我开车上班路上,听到电台播了这么一条消息,我觉得很感慨。最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30周年,阿根廷人举国上下在讨论,说想把它收回去,马尔维纳斯群岛对于阿根廷有一点像我们的台湾。英国人听说了,英国议会开了个会,说要再派一艘航空母舰去,把阿根廷再教训一顿。阿根廷的军队,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基本上不堪一击,经济水平位列南美最贫穷国家之一,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偃旗息鼓。我想,阿根廷人虽然生活很悠闲,但是有时也很屈辱。所以我相信中国还是有改革的动力的。 当然,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改革也不再像30年前那样顺理成章,因为那时候不改革就没有饭吃。今天的改革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涉及到行政体制的变革,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或许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设计好改革的帕累托演进,让参与改革的每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合理地受益,包括在政府和市场的人才之间建立有序的旋转门机制,才能更好地推进市场化改革。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中国的崛起,需要两个30年。今天的我们,正好站在前面30年的终点,后面30年的起点。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