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工程师靠捡垃圾2年赚了近1000万,这家垃圾公司真的帅!
▼ 天天遭居居民楼大妈白眼 最惨时用妻子私房钱发工资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汪剑超最开始的灵感,源自美国一家名叫“再生银行”(Recycle Bank)的垃圾公司。 用户每投递10磅可再生垃圾,“再生银行”就会向住户支付5美元,划入专门的银行卡里,住户可用它在参与该计划的任一商家消费。 ▼ (如果创哥没记错,乔布斯和Uber创始人都捡过垃圾换钱花) 汪剑超的绿色地球也和这差不多,通过返现金和生活用品的形式鼓励民众做垃圾分类,分三步: 1.居民把垃圾分类后,在袋子上贴上一个二维码贴纸,这个动作为它赋予了某种独一无二的身份感——一个条形码对应一个家庭账户。 ▼ 2.把垃圾投递到专用垃圾箱,方便称重扫描。 ▼ 3.每月居民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垃圾的积分,定期兑换礼品或返现,现在的成都一到周末,很多小区居民已经养成习惯,排队拿着大件垃圾在楼下边唠嗑边兑换积分。 ▼ 看起来很顺利很简单,但在中国做垃圾分类却相当不易,常常吃力又不讨好。第一,大家不知道怎么分类。“绿色地球”项目刚开始时,创始人一年365天,每天都带着团队在小区楼下摆摊宣传,常常累得口干舌燥,但换来的不是冷嘲热讽,就是爱答不理。 ▼ 小区大妈们不仅不理解,还把他当成传销,当成故意获取用户信息的诈骗公司,搞得汪剑超很是无奈,“虽然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每次去宣传心理都都很受打击”。 ▼ 第二,在中国做垃圾分类,需要从头开始。大部分西方国家、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扔东西得付钱,收垃圾能赚钱。一袋垃圾会被老百姓自觉分成二十类,而且每一类都有专门的厂家负责加工回收,但中国人却连垃圾分类的观念都没有,更没有产业链,一切都需要从头打通。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