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造就”汤维维:媒体的下一个形态创新将是剧院式演讲
从“剧院式演讲”到“TED” 杂志、报纸、脱口秀,其本质都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形态,剧院式演讲与它们相比是一种更具沉浸感的表达方式。“它不像讲座或者发布会,它不是一个单向的发声过程,剧院式演讲是让彼此在体验中产生交流。” 在汤维维看来,剧院环境天生带有一种仪式感,“当所有的灯光聚焦在演讲者身上时,他与观众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默契。即演讲者愿意坦诚相对,带领观众进入自己的故事,观众也愿意无条件跟随。演讲者凝视着观众的眼睛,然后去分享自己的经历、知识和体验。双方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演讲那般的俯视众生。” 其实,剧院式演讲这种形态并不少见。“这种形态在中国也很多,但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垂直细分,有的会偏娱乐、有的会偏艺术、有的会偏文化。而‘造就’在形式上并不拘泥,一切具有创造力的思想、行动、文化都是造就所寻求的内容。最终,‘造就’是在寻找创造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汤维维还告诉猎云网,“造就”之所以在做自我介绍时将自己称为“中国的TED”,完全是因为它特别好记,“对方一听就明白它大概是个怎么回事儿。”但“造就”同TED相比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TED的口号叫做:Ideas worth spreading。其重点落在ideas这个词上。而‘造就’,从这两个字你就可以发现,我们更强调行动的价值,这是跟TED本质的不同。”汤维维表示,“造就”舞台上站着的这群人,他们不止是拥有一个idea,而是正在着手去创造一些事情,改变一些事情。 年初的时候,摩拜单车的王晓峰就曾站上过“造就”的舞台。“在舞台上,他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更能满足当下城市生活的出行需求,自己又将运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出行需求。那时候产品还未发布,现在半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可以在大街小巷上看见摩拜单车的身影。”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造就”邀请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天体物理等方向的众多前沿科学家,也邀请了很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来谈人性方面的东西。“有一次的演讲主题是大数据,讲医疗、航空等各个行业会怎样被大数据改变。很奇怪的是,所有的演讲者都在说:我们通过大数据发现人的需求是这样的,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类的发展脉络是这样的……我们发现,无论科技怎么发展,依然要回到人本身,依然要从人出发。” 所以,“造就”的另一个口号是——科技和人性,在于你的选择。“科技这个话题是绕不开的,因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生的改变都是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说是工具的进步,但它本质还是在于人。”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