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效果外化,指的是什么?
用户有需求,但期望没有太明确的,代表用户认识还行但市场教育一般,对应的教育产品标准化程度一般,比如少儿英语、数学思维等。产品需要先塑造一个期望,并承诺用户最终获得的能力或者应用场景,比如: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读英文绘本。 宝宝玩英语产品介绍 用户不知道有没有需求,更不知道期望是什么的,代表市场教育和用户认知都刚起步,产品标准化更无从谈起,比如少儿编程。所以需要先创造需求、目标以及用户期望,最终承诺一些看似不太能琢磨的思维能力。 西瓜创客产品介绍 三、怎么外化?效果的达成其实是知识信息的编码——解码——再编码的实现过程,就是常说的输入——理解——输出。常见的外化手段有以下3种,直接让用户输出现场表演、展示用户的【输入——理解——输出】结果、让用户对【输入——理解——输出】上瘾,我总结为:应用、悬挂和吸引。 1. 应用常见的应用手段有两种: 一是创造应用场景,让用户大展身手;比如随堂测试、练习题库、阶段性测试、竞技比赛等,火花思维可以算是个中高手。 每周两次的火花秘籍(课后随堂练习)+小老师视频(让孩子讲题并上传视频)固定培养用户的输出习惯;每半个月再来一次嘉年华,复习+做题竞赛;大概每一个季度再来一次,思维运动会和小老师;最后毕业再来一次。等同于上学时候的,随堂测——月课——期中考——期末考,用户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考试来了,就知道谁学好了,这是效果外化最古老也最有用的方式。 火花思维的小老师活动:让孩子做题并且讲题,制造一个强输出场景 二是将线上学来的新知识,应用到了线下的旧场景。比如以前亲戚来家里,随手掏出一道计算题让孩子“表演表演”,孩子双手一抬手指不够用,家长愁眉苦脸;过一段时间亲戚又来了,又掏出了一道题,孩子不慌不忙,嘴里念念有词“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统计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而这正是孩子前两天刚从某某数学产品中学来的口诀,家长脸上倍有面。 2. 悬挂当产品还没有创造新的场景,让用户一展身手时。悬挂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外化方式,就是把用户在正常学习路径上产生的数据展示出来,让用户或者用户的家长安心。大概也有两种: 结果式悬挂,是孩子们从学校拿回家的成绩单,成绩单上有分数、名词和老师评语,家长只需要一张成绩单就对结果一目了然。在线教育里各种花式的学习报告、测试报告等,便是这类玩法。 VIPKID的测评报告 象征式悬挂,是孩子拿回家的奖状、证书,奖状上没有分数,甚至可能只有一个“优秀学生”或者“三好学生”的象征性称谓,但至少让家长知道了孩子有在学校乖乖听话好好学习,也就够了。对应的,就是各家教育产品中的勋章、证书体系等。 当然,悬挂式外化手段常常是和输出行为密切关联的,很少独立存在。比如做了随堂练习有学习报告,做了阶段测试有阶段报告…… 3. 吸引如果类比游戏,验证一个人玩的游戏是有效果的,应用是让用户血战一局,拿一个Penta kill;悬挂则是告诉你,用户的等级是“王者”,我的胜率是90%;而吸引法则,你看不到用户的任何战绩数据,只能看到他天天哭天抢地要打王者。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胜率10%的菜鸟,也想天天玩王者,这也叫有效果吗? 对,因为一个找不到任何成就感的游戏,是没有人能一直玩下去的。菜鸟的成就感,也许就来自于天天打人机。 迁移到教育,能让用户天天喊着闹着要上课,甚至表现出上瘾的,一定是有效果的。这一招,在K12和学前教育更甚,能让孩子学习上瘾,家长们做梦都会笑醒。 火花思维的勋章体系-果实熟 然而孰知,孩子上瘾的根本不是学习,而是课程里的动画片,动画片里的动物IP,又或者只是去自己的能量树上收取果实,这就是教育里的“人机模式”。也是很多少儿教育公司不断寻求故事化、游戏化产品玩法的初心——打造吸引力。 效果外化的大门道分享止此,其实外化之前,还有一步更重要,就是如何达成效果。这会涉及更多内容和运营层面的玩法,有机会再分享。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