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调研的这些关键点,你注意到了吗?
用户方面:
产品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并非割裂,在我们分析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会同时分析它的功能、数据和用户,而不是先了解一遍功能,在分析一遍数据,最后分析一遍用户。 当分析一个产品时,首先要看它的整体数据,很多行业数据报告会说到一个产品的总用户量,通常大得惊人,但是我们还需要查看产品的日活跃用户数、周活跃用户数或者月活跃用户数,以及使用时长、使用频次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更加公正、客观的第三方统计机构获取这些数据,QuestMobile、联通沃指数等的数据。此外,还可以查看百度指数,从用户对一个产品的搜索频次、社交讨论频次来侧面揣摩产品的用户体量,还有各大应用市场的应用排名和下载量也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 在分析整体数据时,我们还应该看产品的变化趋势,如产品在过去一年中活跃用户的增长情况、使用时长的变化情况,各个重要产品迭代时间点前后的数据变化、重要的市场营销行为对产品知名度的影响。 只要结合数据和趋势一起看,可以挤掉大部分水分(例如:观察在应用市场上刷榜的行为),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个产品的发展状态。一个产品是在快速向上,还是在走下坡路。 下面分享一些关于活跃用户比例的经验数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并不是某个产品的,而是当下国内互联网上比较健康的产品的平均数据。
这些经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怀疑明显有疑问的数据报告,比如,宣称有1000万用户,然而日活跃用户数不足10万,活跃用户比例太低,有可能大部分用户是通过低质量的推广拉来的用户。 在了解清楚整体数据后,我们可以开始挖掘产品功能的详细数据。 为何一定要看功能的详细数据呢? 理清一款产品的功能架构,找到它的核心点、基础功能都很容易。但如何评价一个功能是否命中了用户需求、是否表现很好,这时需要通过查看这个功能的详细数据来分析。 其中用户方向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用户故事来熟悉竞品的各类用户是怎样使用这款产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市面上比较优秀的产品是怎么满足用户需求的。 用户故事元素中包含三点:角色(什么样的用户会用这个产品/功能)、行为活动(用户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动作)、商业价值(完成动作后,能收到什么)。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作为“某类用户”,通过“某项行为操作”,以便能够完成“特定的目标”。 我们通过用户故事来梳理出产品的典型用户运转层级,比如浅层用户、中层用户、深度用户,并根据不同层级的用户确定不同的需求特点。 四、总结最后,根据以上内容进行总结,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产出报告都需要有明确的背景、目的以及总结,且总结要与背景、目的相符。 这里的结论就是,我要布局的行业产品到底能不能干,能干的话该怎么干,该给谁干,也就是要总结出我们的产品如何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找到产品切入点。 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一般都存在强大且发展良久的竞争对手,想要挑战这样的对手,如果用对手曾经使用过的方法发展,那无疑是很难产生产品差异化、很难发展起来。 我们需要着眼于未来,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来推导现在应该如何规划。而又因为竞品的强大,一开始就想从正面战场直接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 正是如此,才需要我们寻找细分市场,瞄准这个市场全力做下去,撕开一道口子,从而求得发展机会。综合来看,就是在强大竞争对手可能忽视的地方,寻找未来的发展机会。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