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产品基因,聊聊后直播时代的陌陌经济学
直播对陌陌来说只是“术” “直播X陌生人社交”,乍一听好像是一场差距挺大的跨界,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直播之于陌生人社交有两个特点:一是使社交信息的呈现更真实全面。以往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的信息筛选和判断的过程无异于是“管中窥豹”,缺乏了包括肢体、表情在内的含义丰富的非语言符号信息。直播的形式将非语言符号纳入,把“管”的直径拉大了好几倍,因而看到的陌生人也更真实可感。 第二个特点是,直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从“一对一”的交流变成了“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撒播”,但是和电视、广播这样的媒体不同,用户在直播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沉默的“沙发土豆”。这个转变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抱团的用户之间增强粘性和认同。坏处也很明显:一对多的直播秀场不利于社交关系的沉淀。 当 2015 年 9 月上线陌陌现场的时候,陌陌可没想到,当时仅仅为了打破原有基于位置共享的“点对点”社交模式、扩大陌生人社交场景、吸引新用户的尝试,却在未来几年给陌陌带来了爆炸性的增长。 雪球上深入体验产品的陌陌股东们时常抱怨“不知怎么回事,那个女主播说了几句话,我 200 块钱就没了”。直播这个荷尔蒙泛滥的冲动式场景确实具有不可比拟的变现能力。到了 2017 年第二季度,直播业务营收已经占到陌陌总营收的83%,当之无愧地成为陌陌的顶梁柱。 不过更让陌陌开心的应该是用户粘性的增长。陌陌进入直播业务后,产生了两种此前未有的用户连接方式:一是以主播为中心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家族”,二是以明星用户(土豪)为中心的“战队”。这两种连接方式相比于以前“点对点”的模式更有向心力。根据数据显示, 2017 年第二季度陌陌日活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环比增长了37%。 这样看来,直播似乎是陌生人社交的解药。一时风起:微博上线直播功能、知乎推出live……大家都想搭上直播这辆高速变现快车。陌陌在这辆车上坐得稳当,自 2016 年第一季度至 2017 年第二季度,直播服务营收占净营收比例在不断增加,直播仍然是陌陌收入的稳定现金牛。 不过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际上,和以直播起家的映客、花椒、斗鱼、熊猫不一样,陌陌并不是一家直播企业。而直播之所以为能陌陌带来如此大的收益,是因为直播的形式和陌生人社交的内核相契合,直播是“术”,陌生人社交是“道”。依时度势,术自有千变万化。 视频社交能衍生出泛内容消费平台吗? 明显的变化是从二季度财报发布前的 7 月 11 日开始的。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