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玩了,那个叫租赁的,你的共享经济马甲掉了
小黄车 ofo 可能一开始还是抱着做共享的念头的。按照他们在官网的规划,ofo 希望在未来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自行车,还鼓励用户将自己的单车加入 ofo,换取免费骑行权益。 然而,代工厂接到手软的订单显示 ofo 应该是已经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了。前不久连大名鼎鼎的凤凰自行车都成为了 ofo 的代工厂,拿到了一份 12 个月内不少于 500 万辆共享单车的订单。建议 ofo 还是把官网的理念宣传页的文案换成“ofo 希望在未来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代工厂与自行车”比较合适。 (图片来自:网易新闻) 其他的共享单车厂商也在做着拯救自行车制造厂的事。自打共享单车火了以后,各大自行车厂都开启了疯狂加班的模式,腾讯科技根据各供应商的产能,预计仅摩拜和 ofo 在 2017 年的投放量就将达到 3000 万辆。 由企业集中采购车辆并将其使用权销售给顾客,摩拜们的做法本质上与传统的单车租赁企业并无两样,跟与“共享”二字根本不沾边,但这却为后来者指明了一条道路。不管三七二十一,似乎只要跟“共享经济”挂钩,就能搏得眼球,赢得资本青睐。 将商品放到线上,开发一个 app,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共享经济大军中的一员。所谓的共享雨伞、共享床铺、共享汽车莫不如是。 (图片来自:搜狐)
这是前不久新浪微博 CEO 王高飞(@来去之间)的一条热门微博,虽然他据说的事情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却也道出了这些所谓共享经济实乃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有争议的当属今年以来在投融圈抢尽风头的共享充电宝了。原本与“互联网+”没有什么关系的充电宝,就因为搭上了共享经济的快车,瞬间成了下一个风口。 (图片来自:凤凰科技) 虽然模式与共享单车类似,各家企业也争先恐后宣布获得融资,但是在这个时候,关于这类经济体实际是伪装风口的租赁生意的言论已经日益增多,对于它是否为刚需的质疑也不时出现。 经济学家郎咸如此评价共享充电宝: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