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元砸向共享充电宝 还没研发就有人给钱
来电创始人 袁炳松 同时感叹着资本力量的还有唐永波,“短期内大量投资人一起来投共享充电领域里的项目,而且都砸的挺猛”。 1 月份就看好小电的祥峰资本赵楠最后却转投河马充电,“太贵了,投不起。我 1 月份跟小电聊时,成熟稳定的产品还没有出来,就已经要到 3 亿人民币的估值”。在B+轮就投资了摩拜的赵楠无奈的对网易科技表示到。 而多个轮次的“风口”也验证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资本因素已成为考量某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变量。共享充电宝也不例外。 摩拜的投资者美团创始人王兴对摩拜团队提过一个融资建议,“融资应该一直融,不要只醉心于商业模式和产品,如果你没有融到足够好的钱,投资人对你没有足够的倾向,到头来还是麻烦。”而美团已立项参与共享充电宝业务,由高级副总裁兼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带队。 相比于全新的模式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理解,资本对有对标模型的项目更容易去理解和调整。ofo的早期投资方之一、朱啸虎把自己投资ofo的理念复制到共享充电宝上,“小电的快速融资是为了构筑起资本壁垒”, 而来电的投资方,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也认为资本在现阶段起到的是封锁通道的作用,即避免更多的人入场。 “巨头却比平时以更快地速度入场”。相比于共享单车B轮时才吸引到主流VC参投,还处于天使轮、A轮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主流VC的布局,比如在A轮就早早入局的腾讯。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前期融资对比图)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