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风口or伪需求?线下调查带你看真实的共享充电宝产业
经历过团购、网上订餐、O2O、网约车、共享单车,我们相信,这一定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为了提高产品覆盖密度,形成网络效应,接下来的价格战、渠道补贴战将必不可少。所有参与其中的厂商似乎都不能置身事外,而且战争也打响了。 小电现在已经开始思考“共享充电宝的战争需要多少钱”。 “目前小电充电宝成本是 100 多元,单一产品回收周期在2- 3 个月。不过如果战斗发动起来回收周期肯定会变长。此外,我们今年计划地推人员将从现在的 100 多人扩张到 1500 多人,我们的人员成本也会增加。不过我现在最担忧的是,最后行业打成五五开就永远解决不了,就像今天的美团和饿了么一样。美团手上 25 亿美元资金,饿了么手上 16 亿美元现金,那要打到什么时候”,唐永波在一次采访中说到。 商家:员工自用多虽然目前的投资圈、厂商之间热闹非凡。但线下的商家并没有此番景象。 在购物公园cocopark中,一共放置了四台来电大机柜,基本上每一层会有一台。在猎云网蹲守在人流量最大一处机柜统计, 10 分钟内, 91 个人路过来电大机柜,只有 7 个人注意到机柜。该物业值班人员王冰告诉猎云网:“用还是有人会用,但不多。”在该商圈的轻泰SmartThai餐厅蹲守了两个小时,中午人流量最多的时间,没有看到任何客户使用,在询问下,店员才记得打开街电机柜的电源。 在一些商家看来,共享充电宝就像商场里随处可见的免费照片打印机:扫码关注公众号,免费打印 1-2 张照片,都属于锦上添花的服务层面。在高端的消费场所,充电宝本来就是服务体系的一环。在走访中发现,商家最关心还是入店消费问题,“能不能用这个搞点营销,增加人气”。 是否让共享充电宝入驻,商家有不同的考虑。位于保利文化广场的盛世潮牛火锅城门口放置来电的小机柜,和宣传的大屏幕融为一体。他们的看法浓缩为:不用钱、不用管、大家(员工和消费者)用。同样在保利文化广场的食途同时引入来电和街电的小机柜,原因是:来电需要充电线,街电不需要,放两个可以满足不同需求。还有些不引进的商家也有他的考虑,比如“有充电宝客人会待很久”。 海岸城山禾铁板料理店在今年年初引入一台街电。该店的工作人员告诉猎云网,从开始使用到现在,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是信号差,借还时反应慢,“人少的时候,一天就两三个,人多的时候,五六个吧。我们自己用的多”,她笑着说:“反正我挺喜欢的,半个小时内免费。”值得一提的是:来电和街电可以不断重复免费续借。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