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5亿?!知识付费即将爆发,自媒体人再不行动就晚了
一旦上线,消费者就会为之蜂拥买单。易观在《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中对此有过分析,从消费结构转变、电子支付手段成熟等角度做出了阐述。其核心意思是,当支付者有支付的需求,而一切促成支付的条件都已具备时,交易便水到渠成。 “支付的需求”可以从知识付费内容类型略窥一二:利用小鹅通开课的十点课堂、幸知学院主打情感、女性、心理等领域;科学队长、每周微课服务号、莲子福利社、读伴课堂等主打亲子、教育领域;吴晓波频道、DK地产频道等侧重财富增值领域。同时,针对某一领域特别开发的平台,例如,“唯库”平台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与职场技能、个人成长提升相关。 知识付费平台中不同品类的付费课程 覆盖范围广阔,涵盖各个垂直领域。所有这些产品合起来,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填补一个免费互联网时代无法满足的需求。 “影响支付的条件”则更好理解,只要把眼光抬高一点点,就会发现付费已成大势所趋,游戏行业自不必说,视频网站也早已普及收费,流行的网络小说得花钱才能读到,就连 115 网盘,去年会员年费 300 元,今年直接就跨越到 500 元。 某种意义上,正是需求和大环境趋势,推动着知识付费的到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与内容生产者(专栏、课程老师)进行五五分成,成为了绝大部分知识付费平台玩家的不成文规定。对多个平台的调研验证了一点。 知识付费产品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特质,让它成为一个看上去利润极其丰厚的产业。平台、头部玩家,甚至是中小入局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公道地说一句,虽然表现形式是知识内容的展示,但是生产者交付的是却远不止知识,而是以知识外衣包裹的信息流服务,包括信息整合、接收信息、信息反馈等完整的服务链。因此胡泳才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容身处黄金时代,而它擅长伪装成知识。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