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应援」背后的女孩们:疯狂、认同感、一天46万
其实当天并非是演唱会,只是 EXO 受邀参加的拼盘演唱。即便这样,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场外派发明星周边。 这些女孩儿看着都不大,三五成群,摊开报纸席地而坐,你很难理解她们相互之间聊天的语境。通常,她们大多捧着一大堆应援物,比如手扶,还有各类小卡片,免费派发给经过的路人。 这些刚好应证了「应援」的基本要素:通过现场灯牌、配合演出、统一服装应援物或者场外捐钱捐物等方式支持偶像,显示人气的做法。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线下应援的主力军? 兔兔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她们大多 20 岁出头,既有消费实力,又不至于是年龄太大的阿姨粉,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有充足的时间。 相比之下小君就显得直接很多,她认为有钱的粉丝就可以在群体中掌握话语权,毕竟算上路费和赞助费,线下应援都是烧钱的事儿。 爱豆的投资方之一,原子创投投资总监卯升晔与许超一起研究了很久的粉丝经济。 他说,这些真金白银背后的是粉丝在享受「参与感」。虽然应援的钱可能没有进明星口袋,但是表达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换句话说,既然花钱支持了偶像,那就是和他站在了一条船上。 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认为,这类心理通常伴随青春期时,个体急于向外界寻求认同感,以及现代生活环境造成的巨大孤独感而产生。所以,粉丝经济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 根据卯升晔的观察,同一个团体间还有PK。 比如今年,王源的粉丝就等着在生日时憋大招,从而一举超越去年王俊凯的排场。类似这种「我家」和「你家」的意识,各经纪公司都表示喜闻乐见,虽然不至于在明面上支持。 商业化程度:早期布局阶段 线下应援可以立刻成为粉丝经济的流量变现,或者直接形成交易吗? 小君感觉,现阶段是比较难的。她说,一方面,因为国内没有足够多能够支撑消费行为的优质明星。另一方面,与韩国签订协议的艺人,其经纪公司大多会对粉丝的行为做出各类约束。
说起爱豆在App的电商模块卖的那些定制物品,小君坦言吸引力不大。「除非是一些代购的官方周边。」 另一边,兔兔却看好很多公司在应援领域的商业化尝试。 应援是粉丝的刚需,不过涉及到的准备过程对一般粉丝来说太麻烦。兔兔觉得,未来像自己这样愿意亲力亲为来省钱的核心粉会越来越少。 「随着粉丝们长大、工作、赚钱,可能会偏向于花钱享受现成服务。比如定制手扶、联系广告位等。」一个直观的例子是,韩国已经有了成熟的应援服务产业。 实际上,除了粉丝的意愿外,中国与韩国之间逐渐紧张的政治关系,也对偏韩系的粉丝经济有长远的巨大影响。 目前最火的吴亦凡、鹿晗等人都是与EXO解约后回中国发展的,而文中提到的张艺兴与SM、王嘉尔与JYP的合约都还没有结束。虽然他们会在公开场合一再声明自己是中国人,但还是容易在网上引发争议。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