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 850 万人口的以色列,何以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比如说特朗普要在墨西哥边境修的那堵墙,就让传说中要为这个项目提供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技术支持的 Magal 公司股票大涨;特朗普要增加国防支出和军事预算,这对大型无人机和头盔系统供应商 Elbit 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 Karnit Flug 曾指出:
(图片来自:Truthdig) 与美国的“紧密”关系,确实在以色列的科技产业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美国政府不限制以色列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以色列本国的科技产品得以以免税的优势对外出口,再加上政府的政策补贴,很多跨国科技公司会选择在以色列设立分公司。 不过以色列政府也深知“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尤其是对他们这样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小国来说,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一边尽力保持与美国的“蜜月期”,另一边还要去多抱几条大腿。 3 月 20 日,内塔尼亚胡率领 5 名部长级高管,以及约 90 名以色列各领域商界人士,组成了“以色列史上最大商务代表团”出访中国。在建交 25 周年之际,中以宣布正式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未来双方将不断深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 色列在全球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又在互联网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进步,毫无疑问是最值得期待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在与内塔尼亚胡的会面中表示:
以色列政府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给以色列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这次要共同发表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声明,同时加快建立一条合作的绿色通道,中方欢迎更多以色列技术产品进入中国。” 以色列难出大公司?在以色列的科技界,有这么一个现象,他们更擅长于孵化中小型初创企业,却常常在培育大公司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色列知名风险投资人 Jon Medved 就曾经表示,“我自己创办或者帮助创办过 60 多家公司,规模都在千万或上亿美元,从未达到十亿美元。” 在以色列风投机构 Startup East 创始人 Amos Avner 看来,相比于中国的创业公司,以色列的创业公司更偏保守,他们很多人创业就是为了将来公司能够出售、卖个好价钱,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熬到独立上市。 (图片来自:Yeshiva University Blogs) 850 万人口,却孕育了多达 6000 家科技创新企业,以色列的创业奇迹在令世人感到惊艳的同时,却也无法掩盖繁荣之下的问题。 的确,对于地处局势复杂区域、本国资源贫乏的以色列来说,体量小的中小型创业公司的成长风险更小。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这些创业公司是不够的。 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长艾里·科恩曾在今年 2 月份提出:
在他看来,虽然很多以色列人在呼吁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文化、健康和社会福利等事业上,但是目前更重要的是先吸引投资,拉动整个经济的成长。 于是我们看到了马不停蹄在世界各地奔走的以色列政府,对他们来说,小国的成长之道,与借力密不可分。而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繁荣,也离不开大型公司、支柱产业的形成。 (图片来自:The Next Web) 历史上的犹太人,几经迫害和欺侮,却依靠他们特有的智慧在丛林法则为王的世界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们的智慧,曾经表现在善于经商上,如今又因为科技创新而重放光辉。 以色列国父戴维·本·古里安曾在 1947 年发表的战争檄文中说道:
“一无所有”赐予了他们追求“有”的无限可能与动力。因此与其说他们天生聪慧,不如说是后天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善于扬长避短,发掘自己的潜力。科技强国以色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地方。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