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百科被315点名了,知识产品如何优雅地赚钱?
回到开篇问题上,知识产品究竟要如何优雅地盈利? 1、赞赏模式。 至少维基百科已探索出一条路子,如果说人群中总有部分人愿意为优质内容和产品付费,那么只要这个人群基数足够大,就足以形成可观收入。微信赞赏模式流行,百科捐赠模式在中国不流行,可以看到中国用户打赏更注重人情——他们愿意打赏给大V、偶像、周小平或者罗尔这样的至少看上去需要被帮助的人,他们甚至愿意打赏给王思聪、比尔盖茨这样的土豪,也不愿意将钱捐赠给一个冷冰冰的平台,所以,知识平台的捐赠模式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2、付费模式。 内容强制收费阅读,这是 2016 年兴起、 2017 年开始流行的模式,分答、知乎Live、豆瓣时间、得到、以及微博问答,都在做付费问答。移动支付更方便、版权环境更友好,还有愿意买单的人变多了。 不久之前罗辑思维宣布,截至 3 月 5 日旗下得到App总用户数超过 558 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 45 万人,专栏累计销售 144 万份。豆瓣时间第一期节目《北岛的诗歌课》,三天销售额竟然也卖到了 100 万,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知乎LIVE做得也风生水起,更早之前知乎出书同样是一种变相的知识付费。因此,百科、问答类知识产品会不会更多走向付费模式?至少是部分内容通过五花八门的形式收费?我想是一条明路,在互联网内容数量爆炸而质量低劣的今天,精品内容是稀缺到可以卖钱的,再结合类似于问答、打赏、社交围观、会员订阅诸多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商业模式,最终必然会培养一个很好的内容付费氛围。 3、广告模式。 这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商业模式,本无可厚非,毕竟平台要经营下去,除了维基百科之外,其他知识平台或多或少都有对应广告。广告模式的前提是要确保知识的客观性,以及兼顾用户体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知易行难。 4、教育模式。 知识涵义十分广泛:“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道为什么”的理论,“知道怎么做”的技能技巧诀窍,均属于知识的范畴,维基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百度搜索、网易公开课、YY教育、TED、可汗学院、coursera等产品,均是知识平台。鉴于许多用户获取知识是为了教育,或者说碎片化的知识获取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形式,许多用户将维基百科当做教科书、学习工具。因此,如果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做成教育,就会有市场。知识产品可与教育产品结合,比如在线公开课、专业课、培训课,或者说给专业在线教育平台导流,知识平台与在线教育结合,将是一个更有机会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 2010 年,互动百科创始人兼CEO潘海东在认为其受到百度某项行动打压时,曾连给李彦宏发出三封公开信,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