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知乎周源的西南偏南首秀:知识变现背后的信息逻辑

发布时间:2017-03-16 11:39:28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极客公园 西南偏南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科技、音乐和电影的综合盛会
导读:副标题#e# 文章来源:极客公园 西南偏南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科技、音乐和电影的综合盛会,每年 3 月,西南偏南的举办地奥斯汀都会吸引超过 3 万多的游客来到这里。Twitter、Uber、Airbnb,无数初创公司都是在这里踏出了自己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一直以来,西南

我在十几年前,没有创业之前,有一段经历是做行业软件开发的,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互联网行业,也没有这么多的可能性,我的整个生产周期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去交付一款产品,我看不到这个事情交付出去以后的实际的结果。但是在过去十年,我觉得整个创业者群体的追求还不完全是为了财富,虽然它带来了很多财富的可能性,它更像这一代中国年轻人自我解放的运动,我不要随波逐流,我要解脱以前对我指指点点的那种枷锁的限制,我要去创造这种可能性,他们就去做了,而且非常有自信,我觉得这个变化是很大的。

张鹏:其实这个确实是很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城市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所谓的一线的大城市里,你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实他们越来越像硅谷的风格,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不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或是单纯的去创造财富,他们更多的是因为觉得一件事情很有意义,再加上科技给了他们这个手段,然后就去做了,他也不需要再像原来那样花很长的时间积累多大的资本。所以中国在过去十年里最大的一个变化和影响就是科技互联网和这些极客的人群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成功路径,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科技对中国的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新的成功路径出现是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活跃的。

说到知乎,可能刚才大家也了解了你讲到知乎的事儿,我其实也很感兴趣,最早的知乎我应该是第四十多个注册用户。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问答的社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问答变成了知识分享,这个概念是怎么转换的?

周源:这个转变过程,我们最开始在 2011 年的时候是没有想到的,最开始我们甚至没有想到问答只是一种形式。2011 年知乎诞生的背景呢,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随着整个社交网络的兴起,信息变多、内容变多,但是怎么能够创造一个更好的沟通环境?怎么能让大家去更方便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降低它的成本?这件事情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一开始是在做这么一件事儿。问答的好处是它可以很有目的的去生产信息,我不知道我脑子里面有价值的信息对别人是有用的,直到我有一天看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居然有人想知道,那我就去答呗,这个事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就变得网络化了。

知乎之前发展的阶段也是封闭注册,它通过邀请的方式来使用。其实到了 2015 年,随着知乎的开放注册,它带来了大量的新的社区的人口、新的内容的变化之后,我们其实是在 2016 年的时候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体会,知乎上面诞生了很多新的场景,而这些场景的背后可能是所有用户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他有更多的学习的需求,在原有知乎只有问答的情况下,这些场景都没有办法特别好的去满足,我们能不能通过产品化的方式把这些场景都能够做的更好?比如刚才说的徐斌通过知乎 live 可以把他的咨询放到线上去挣钱这个事情,在没有这个服务的时候,问答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够好。我们其实更多的是从用户本身需求的变化去理解产品应该发生什么变化,同时我们把它推上线。所以问答是一种形式、一种场景,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了以后,它就会变成多种场景和多种形式,所以现在我们对知乎的定位是变成了一个平台,它有问答、专栏、Live、电子书,有很多不同的场景,我们是这么思考过来的。

张鹏: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为什么 Facebook、Twitter、Snapchat 这些东西会流行?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如果你让人们写一个很长很好的文章,我觉得可能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人会那么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拍一个有趣的照片分享出去,然后让大家觉得挺有意思的。换一个维度,以前的知识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学者、老师可以传授,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把它进一步的碎片化,把它的颗粒降低,变成我可能就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我们发现每个人可能都是在某一个足够小的颗粒上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人,它就意味着你可以把价值更充分的释放,你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种新的信息创造的过程之中,这种能力一定会释放很多很多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观察视角,应该也是知乎的意义。在全球来讲,应该也算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东西。所以我想问,你有没有考虑过这种跨国的知识?虽然我们现在的语言可能还是问题,但是现在机器翻译呢,谷歌已经可以直接翻译网页了,语言识别能力也很强,这件事儿是不是可以打破国界了?

周源:我觉得一定会。我觉得科技力量在降低成本、提高沟通效率方面一定是大有可为的,但这个问题呢,其实有两面,通过自动翻译、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让这个语言的障碍迅速的能够跨越过去,这个很好。但还有一方面是人如何能够更快速、更高效的学习?这个是技术解决不了的。比如说你现在刚好有一个机会能够跟一个法语的本地化的居民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机会,但是我可能不知道问什么,我可能不了解在法国什么东西对于他是有吸引力的,所以这个沟通可能又进行不下去了。所以怎么让人快速的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里能终身学习,我觉得这个解决起来可能更有意义,这个可能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技术帮助我们去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连接的更紧密,更加系统化。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