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倒闭,直播行业的死亡潮真的来了
乱象下伸出的“有形之手” 陈哲文表示,在资本驱动下,2016 年初期的直播行业处于流量积累阶段,直播平台的关注重点在于用户增长,由此便忽视了内容质量,以致出现了很多色情和不健康的内容。 在野蛮的生长过程中,为了吸引关注,出现了“造娃娃”、“飙车”等直播内容。去年6 月,微博名为@雪梨枪的95 后女主播因直播4P淫秽表演被警方抓获,锒铛入狱;去年8 月,深圳警方在南山区一出租屋内抓获一名19 岁的女主播龙某梅,其涉嫌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传播淫秽物品(淫秽表演)…… 而就在2 月17 日晚,号称拥有海量美女、主播福利天天有的“夜魅社区”已无法登陆,这是北京市因涉黄关闭的首个网络直播平台。对于直播平台的监管,政策的有形之手早已伸出。 2016 年4 月,北京互联网文化协会颁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对主播提出了初步要求;9 月9 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试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在开展直播活动前要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11 月4 日,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和黑名单制度;12 月12 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对网络表演单位、表演者和表演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监管的收紧加速了移动直播野蛮生长期的结束,大浪淘沙的速度更快了。 谁死谁活? 经过近一年疯狂地“攻城略地”,直播领域的市场格局已初现,没能在这一轮热血澎湃的厮杀中抢占用户和市场的平台,不再得到资本的厚爱,而资金链断裂则无疑是一些不成气候的直播平台走向死亡的最后推手。 死亡的苗头在去年便出现了。最直观的表现是,“主播讨薪难”成了这个行业的一大问题。去年11 月份,直播平台“要播”发生了500 名网络主播讨薪难事件。据当时《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直播平台薪水拖延发放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一些小型直播平台拖欠薪资可达到一个月的时间。 见诸新闻的很多观点表示,直播平台最终将有九成倒闭。互联网分析师唐欣则预测,未来直播行业会像视频行业一样,除了三五家大平台之外,其他平台都很难形成足够的自我盈利能力。 用户增长红利已然殆尽,靠美女等元素撩拨用户的模式已难以产生新的流量效应。而直播平台的内容太过同质化,劣质平台势必将被迅速淘汰,未来,用户会越来越集中于头部大平台。同时,仅靠虚拟礼物分成、广告等几种有限的变现模式很难坚持到盈利。 六间房创始人刘岩就表示,现阶段直播行业最显性的问题不是资质问题,而是商业问题,这考验着平台对商业的处理能力。 只可惜,到现在,大部分的直播平台还是靠打赏收益为主。内容相似,盈利模式没打通,用户增长到了头,再加上2017 年,2B、2G、2C、2VC的模式全部歇菜,那些没钱、没名、没“爸爸”、不盈利的直播平台,离资金链断裂、孤独死去只有一步之遥。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