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出门带伞这件小事,背后是价值百亿的蓝海
在中国,目前没有一家气象服务公司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超越彩云天气,其主要原因在于彩云天气的团队在图像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上的技术能力。创始人袁行远写了超过二十年代码,曾在淘宝做过三年的广告推荐算法工程师,在机器学习领域有丰富经验。在美国,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的 App Dark Sky 已经有 800 多万用户。两家公司的内核相似,也有人将前者视为中国版的 Dark Sky。 气象创业者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在基础数据来源不会有格外优势的前提下,考验的是公司们对于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将数据与行业需求融合的能力。 蓝驰创投的合伙人朱天宇持有这样的观点:中国气象服务市场的主要挑战不在于数据,更关键的是如何把数据应用到场景当中去。 「之前气象数据都是国家气象局以及各地的气象站应用在很有限的场景中,要么是天气预报要么是封闭体系内使用。在此前的中国,可应用的场景比较少,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少。在国外,航空航运、农业、能源等领域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像美国就是二战之后,很多气象兵转做气象服务。气象是先天大数据,是最早应用大型设备的领域。数据处理能力强一定有优势,但是对于中国气象服务创业者来说,更关键的是怎么将数据结合到商业需要的场景中,怎么找到真正找到为数据付费的价值点,怎么把数据呈现出的商业价值包装成为有人愿意买单的产品或服务——这才是更核心的挑战。」 在提供数据服务这件事情上,另一家公司心知天气比彩云更加商业化。心知天气是一家诞生于 2006 年的公司,它基于海量基础天气数据的汇集以及基础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为零售、交通、能源提供实时的天气信息和商业 BI 服务。心知天气正在为中国很多 500 强企业服务,类似的公司在美国有非常巨大体量的存在。但在中国,它的商业化刚刚兴起。 按照朱天宇作为投资人的标准,彩云天气与心知天气结合的团队才是更具商业优势的,「我更看好什么样的团队?原先在气象体系内为一些行业场景服务的人员,加上对数据、技术比较熟悉的人,这样的团队组合是比较丰满的。」 当然,彩云天气和心知天气只是一个案例,通过这样说明我们能够得知的是:开放的气象数据是未来的趋势,以及在此趋势之下,气象服务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业蓝海。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