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 联合创始人何小鹏:没有互联网公司能够在风口上待很多年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能从 S40 时代一直延续到 iOS 10 的手机 app 不多,凭借浏览器起家的 UC 优视科技恰好就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变革。虽然截止至今日,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的 UC 仍然在不断成长,但是 UC 的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却鲜有对外发声。 创业 12 年,工程师出身的何小鹏在 UC 的多次转型中获得了什么经验?爱范儿(微信号:ifanr)最近对何小鹏进行了一次专访。 谈风口:错过了很多机会,依旧能找到新的风口今年 8 月 23 日,UC 召开战略发布会,宣布“UC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向“大数据新型媒体平台”全面升级,并发布了 UC 独立资讯应用“UC 头条”。 (图片来自:环球网) 在外界看来,UC 向媒体平台的转型不太及时,现在的行业内既有腾讯新闻这样强势的门户巨头,也有最早开始以大数据、个性化推荐作为卖点的今日头条,更有一点资讯、ZAKER 这些相对成熟的资讯类应用。当爱范儿抛出这一疑惑时,何小鹏没有否认 UC 起步晚的事实。对于何小鹏而言,这样的起伏只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日常波动:
不过,何小鹏也相信 UC 可以凭借阿里以及自身巨大的资金投入、大规模的团队重新创业。如果在这个领域内做长时间的布局,日后某些业务可能会走到第二或第三,一些业务更可以往第一走。 谈创业:刚开始,钱确实是个问题,幸好有“贵人”相助
习惯了媒体报道中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融资,现在的年轻创业者可能很难想象 UC 创业时的融资状况。事实上,UC 创业前三年的资金来源甚至算不上“融资”。何小鹏曾经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专访时透露 UC 创业前三年花 110 万元,其中找丁磊借了 80 万元,自己想办法凑了 30 万元。这一次,何小鹏向爱范儿(微信号:ifanr)强调,如果当初能拿到更多的钱,UC 可能从 05、06 年就开始做浏览器内核了。 (创业时的何小鹏,图片来自:何小鹏微博) 并不充裕的启动资金以及 05 年那次因决策失误错失的早期融资限制了 UC 的初期发展,但何小鹏也对当年的经历有一些感激。他认为在那个没有什么人关心互联网,连依靠互联网成为中国首富的丁磊都不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 110 万可能顶上现在的四五百万。每年一位重要人士对 UC 的支持比钱更加重要,在 UC 12 年历史上,雷军、俞永福、丁磊都算得上是何小鹏所说的“贵人”。 创业初期有贵人相助,而在公司被阿里高额全资收购之后,俞永福、朱顺炎等外来的高管仍然坚守职位,没有因巨额财富选择离开。在 8 月 23 日的战略发布会上,俞永福更是毫不遮掩地展现了自己对 UC 的感情:
(俞永福,图片来自:广告技术流) 是什么力量,让对外低调的何小鹏足以将这样一些“空降兵”团结在 UC 管理层? 专访中,小鹏坦言称 UC 创业后加入的不少高管都比自己优秀,他们的选择离不开小鹏自己在两方面的努力:心态与进步。说到“心态”,小鹏认为若想要留住这些高管,就要打心底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真正地认同他们,很好地沟通。 在与其他高管平等相处的同时,创始人自己的成长也很重要,否则他们可以与自己成为生活、家庭上的伙伴,却很难成为事业上的伙伴。何小鹏认为快速成长是自己的优势,促使 UC 的管理层可以团结一致,这些人愿意与他一起努力对公司而言是巨大的价值。 谈布局:想赚大钱,UC 需要有布局的时间
在各种互联网相关的会议、活动中,互联网大佬们都会谈到一个高频词汇——“布局”,但何小鹏所说的“布局”却给了爱范儿(微信号:ifanr)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